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早产儿如何护理
2023-08-25 09:12:10
作者:卢艺
作者单位:河池市中医医院

早产儿是指在孕期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他们因为出生较早,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加瘦弱,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面对这些弱不禁风的早产儿时我们更应该细心,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早产儿的护理要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帮助早产儿早日赶上足月的孩子。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1.保持温暖: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容易失去体温。鼓励家长和医护人员使用保温箱或肌肉皮肤接触法(Kangaroo Mother Care)来帮助维持婴儿的体温。同时,注意室温和湿度的调节,避免寒冷和过热的环境。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温度达不到可考虑用暖水袋保温,但不要贴身放置热水袋,避免烫伤婴儿。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1次。如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措施保证体温稳定。体重低于2.5千克的低体重儿洗澡要慎重,注意保暖和水温。

2.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较不成熟,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期监测婴儿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确保氧气供应和通畅的呼吸道。

3.饮食营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需要通过胃管或静脉输液来满足营养需求。根据医生的指导,提供合适的母乳或婴儿配方奶。早产儿由于提早产出,其营养储备是不足的,住院期间又因为各种疾病消耗大,更是加重了营养需求,其营养需求较普通足月儿要高得多。因此,早产儿需要特别强化的营养支持。虽然母乳有很多营养、免疫和代谢方面的优势,但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磷等)的水平明显低于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水平。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定期营养监测和生长评价,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混合喂养奶粉,作为营养补充。吃不到母乳的早产儿更需要早产儿配方奶粉、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另外,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奶粉冲调浓度应严格按照说明,过浓过稀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

4.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医护人员应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范,控制访客数量,并注意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亲友们看。给孩子喂奶时要换上干净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用肥皂及热水洗手。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

5.监测生长发育: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持续关注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定期进行婴儿发育评估,以及眼睛、听力等特殊检查。

6.提供刺激和抚触:早产儿的感官系统还在发育中,提供适度的刺激和触摸可以促进其神经发育。家长可以与婴儿进行亲密接触、轻轻按摩、唤醒等活动,同时遵循婴儿的个体差异和反应。

早产儿的监测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持续关注体重、身长和头围等指标。定期进行婴儿发育评估,以及眼睛、听力等特殊检查。注意早产儿后遗症,早产儿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如视力问题、听力问题、智力发育延迟等。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及时寻求专业意见和干预。早产儿出院后的最初2—3年是监测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生后第一年最重要。生后第一年是婴幼儿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最重要的时期。矫正月龄6个月以内是发现神经系统损害(如运动发育迟缓、脑瘫、听力障碍等)的关键时期,矫正胎龄在36周左右是视网膜病(严重时可致盲)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发现、正确评估、及时干预是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关键。因此,家长要定期带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相关的监测,进一步指导个体化的科学喂养、疾病预防与治疗。

早产儿的家庭常常面临情绪和心理压力。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和指导,鼓励家长与医护人员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关注早产儿的健康和发展。

以上便是早产儿护理的一些重要内容,当然还有其他具体的注意事项需要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最重要的是与医生和护士保持沟通,要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耐心照料,每个早产儿都能茁壮成长为小小超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