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2023-09-08 17:18:36
作者:于彬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北城医院骨科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即把中西医药相互融合,合并、合一、统一,从而创立我国的新医药学。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其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由于中医骨伤科学对骨骼认识与西医学有着趋同性,大大缓解了两者之间的排斥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上的取长补短,相互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当今其他学科难以达到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

损伤的分类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1.按损伤部位分类:(1)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受伤的部位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2)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类:(1)急性损伤,食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2)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

3.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间分类:(1)闭合性损伤,食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2)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中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1)内治法分期:①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②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③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2)用药用方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部损伤可复元活血汤;腹部尊尚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

2.手法:(1)正骨手法:旋转、屈伸、提按、触碰、分骨、回旋等。(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等。

西医治疗方法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3.骨折后使用红外线理疗灯,可以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淤血吸收和消退,还可以缓解局部肿胀的症状,对于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骨折比较严重,单纯使用红外线理疗灯可能无法完全治疗,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活血止痛散、加味阳和汤、五皮汤、四藤汤等自创中药制剂在骨伤治疗过程中起到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又有中药贴敷、拔罐、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内服等传统方法,结合红外线、脉冲治疗仪等现代治疗设备,效果显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