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哪些人适合做腹膜透析
2023-09-01 18:39:02
作者:卢海霞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腹膜透析是怎么进行的?

腹膜透析是利用患者的腹膜来代替肾脏作为溶质交换的场所。要进行腹膜透析,需要先通过腹膜透析置管手术,从腹部置入一根腹膜透析管在腹膜腔内。透析的时候,先使腹膜透析液通过这根导管灌进腹膜腔,并让透析液停留在腹膜腔中几个小时,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会通过腹膜进入腹膜透析液里,最后把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液排到体外。

为什么腹膜透析可以清除毒素?

腹膜是包覆大部分腹腔内器官的半透膜,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它就像一个过滤网一样,上面有很多小孔。腹膜透析液中包含很多和血液成分相近的对人体有用的生化物质,如氯、钠、钙、镁等各种电解质。在腹膜透析时,腹膜血管内是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腹膜腔内则充满干净的腹膜透析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会因为浓度更高而透过腹膜“跑”到腹膜透析液里。

为什么腹膜透析可以消除水肿?

当身体出现水肿时,就代表体内存在多余的水分,这些多余的水分会进入血液。而腹膜透析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糖,糖作为渗透剂,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能把水分从另一个地方吸收到自己这边。当把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膜腔中,腹膜透析液中的糖能通过腹膜小孔把血液中的水分拉出来,这个过程叫“渗透”,然后把含有多余水分的腹膜透析液排到体外(从血液中转移到腹膜腔内的多余的水分就叫“超滤液”)。腹膜透析液中糖的浓度越高,从血液中拉出的水分就会越多,所以当体内液体过多时,患者可能需要浓度更高的腹膜透析液。

腹膜透析液包含哪些成分?

1.渗透剂:如葡萄糖、多聚糖、氨基酸等,最常用的是葡萄糖。渗透剂的主要作用是把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2.缓冲剂:有碳酸氢盐、乳酸盐、醋酸盐这三种。缓冲剂的主要作用是纠正酸中毒并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3.电解质:如钠、钾、镁、钙等。它们的作用是恢复身体正常的电解质浓度。

腹膜透析液有哪些种类?

1.葡萄糖腹膜透析液: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腹膜透析液,以葡萄糖为渗透剂,浓度分为5.%、5.%、4.25%三种,可用于各种腹膜透析治疗。2.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以7.5%艾考糊精作为渗透剂,过滤作用靠胶体渗透压获得。3.氨基酸腹膜透析液:以氨基酸替代葡萄糖作为渗透剂,目前常用浓度为1.%的氨基酸腹膜透析液,可用于营养不良患者,糖尿病患者可酌情使用,以减少葡萄糖的吸收。4.碳酸氢盐腹膜透析液:以碳酸氢盐代替乳酸盐作为缓冲剂,渗透剂仍为葡萄糖,适用于使用酸性腹膜透析液时有灌注痛和不适的患者,有条件者也可作为常规腹膜透析液使用。

哪些人适合做腹膜透析?

1.每天尿量大于800ml,希望保存残余肾功能的患者。2.希望能有较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影响工作、学习,以及经常出行的患者。3.老年人或者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有困难的患者。4.有反复低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的患者。5.居家周围没有血液透析中心的患者。6.自身能够适应每天透析的患者。

腹膜透析有哪些治疗模式?

1.间歇性腹膜透析:每个周期灌入腹膜透析液约1000ml,保留30~60分钟,然后引流出来,再重复以上步骤,每天交换腹膜透析液10~20个周期,每周透析时间不少于36小时,一般夜间腹腔内不保留腹膜透析液。由于间歇性腹膜透析毒素清除欠充分,需要的腹膜透析液量多,患者活动不方便,目前已不作为长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2.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常规每次灌入腹膜透析液2000~3000ml,每天灌入4~5次,白天腹膜透析液留腹时间为4~5小时,晚上为10~12小时。对于部分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也可以每天只灌入腹膜透析液1~3次,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充分透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是现在家庭腹膜透析最常用的治疗模式。3.自动化腹膜透析:是通过使用自动化的腹膜透析机进行腹膜透析液交换的各种腹膜透析形式。将大量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简单化,能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可以为无尿患者提供更充分的透析。自动腹膜透析的主要模式:持续循环腹膜透析、潮式腹膜透析、间歇性腹膜透析、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