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一组由牙龈炎症扩展、波及深部的牙周组织,造成支持组织破坏的疾病,其实质为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致病菌、宿主反应、进展速度、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不但会使牙齿松动脱落,损害咀嚼功能;作为一种长期的慢性感染源,还会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互相影响,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牙周炎的病因
牙周炎的病因很复杂。简单点说,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是牙周炎的始动因素,没有牙菌斑就不会出现牙周炎。同时,牙周炎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种局部因素,包括牙石、解剖因素、牙列拥挤、咬合创伤、食物嵌塞等;吸烟、遗传、糖尿病等全身因素,都会影响牙周炎的进展。
如何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消除菌斑微生物及其他促进因素,消除炎症,控制牙周炎进展并防止复发;建立功能良好、舒适而美观的牙列;在有条件时争取牙周组织的新附着。
在全面检查和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情的患牙制定有针对性的全面治疗计划,包括可保留的牙齿、应拔除的牙、可能施行的手术、修复问题等。
牙周炎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按一定顺序分阶段进行,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期治疗。其中基础治疗是对每位牙周炎患者都应该实施的。
(1)应指导患者控制菌斑,正确使用适合患者本人的方法。
(2)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石和菌斑。
(3)去除其他局部致病因素,如充填体或修复体的悬突及不良外形;充填龋齿;消除食物嵌塞;调整咬合等。
(4)对洁治、刮治反应不佳或有急性炎症(如牙周脓肿)时,可用抗菌制剂作为辅助。
(5)发现影响牙周炎治疗进程的全身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吸烟、免疫功能低下、长期用药情况等。
(6)基础治疗结束后仍需复查和进行必要的复治。若牙周病情未能控制,或有其他手术指征,应考虑进行牙周手术。
常规的牙周治疗包括四个阶段: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正畸治疗、维护期。其中,仅基础治疗就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治(也就是洗牙)、刮治及根面平整(俗话说“深刮”)、拔牙、松牙固定等好多步骤。通常需要复诊3~4次,花费数周至1~2个月的时间。
为什么服用抗菌药物不能“药到病除”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炎症疾病,牙周炎的细菌并不是零散存在的,而是以牙菌斑生物膜的形式黏附在牙面或者牙根面上。一旦细菌借助基质形成生物膜,它们就会牢牢粘在一起,抵御外界抗生素的能力会极大增强,使抗菌药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同时,口腔是与外界相通的有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牙菌斑生物膜一直在不断形成和更新,不断发展壮大,如果长时间不做牙周治疗,菌斑沉积物钙化形成牙石,更为细菌的生存构筑了一个坚固的堡垒,这时单单使用抗生素,根本难以打破这坚固的堡垒,对细菌产生直接破坏都会被堡垒挡在门外。
如何预防牙周炎
牙周炎的预防需要长期进行,要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在第一颗牙齿萌出时,就要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正确刷牙可以清除牙菌斑,预防牙龈出血、牙周炎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通常牙齿和牙龈连接的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牙齿不整齐的人,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成年人在刷牙的过程中,应全方位刷牙,采用水平颤动加竖刷法。牙刷需要3个月更换1次,以免影响清洁效果。
及时治疗,如果已经患了牙周疾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维护治疗,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将牙周疾病遏制于萌芽阶段,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饮食方面,应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瓜果,以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戒烟、戒酒,有利于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病,需要加强营养,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保持口腔卫生,改掉对牙周组织有害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同时,了解牙周炎的病因,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维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