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出体外,流经一个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制成的透析器,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毒素、电解质就被滤出,同时可补充机体缺乏的碱基,然后再将净化的血液返回体内,替代病变的肾脏所不能完成的水和溶质的清除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方法,但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医师会根据您的情况给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如: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服用钙剂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等等。也就是说,合适的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更好地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血液透析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在血液透析之前的阶段,要定期去医院随访,以便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原发病、目前的症状、有无合并症及有关化验指标,监测肾功能变化,以判断何时建立血管通路,何时开始透析。患者及家人都要开始逐步了解血液透析,无论心理上和生活上都要做好准备。
究竟何时开始透析?这是病人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尿毒症是一个慢性、渐进地疾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虽然在逐步适应,维持病态平衡,但对于健康的影响早已存在。医生会综合患者的肾功能化验指标、临床症状提出开始透析的建议。患者及家属应遵从医生建议及时透析,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被迫急诊透析,此时风险及花费将大大增加。
二、什么是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治疗必须要求血液在体外循环,因此,需要有通路将血液引流出来并保证足够血流量。这个通路就是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它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血管通路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两种。临时性血管通路是一种过渡性的方法,能够迅速建立,但只能在短期内使用。若要长期透析必须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及长期静脉置管。其中,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较长、并发症少,是长期透析患者的最佳选择。由于血管条件差,无法进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人造血管或长期静脉置管。
三、动静脉内瘘与血液透析关系?
动静脉内瘘是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通过手术将一根动脉和一根静脉吻合在一起,形成人为的血流短路,即动脉血不再流向毛细血管,直接经静脉返回心脏,即为内瘘。内瘘具有了动脉一样的高血流量,又具有静脉表浅易穿刺的特点。手术后在动脉血的冲击下静脉壁逐渐增厚,利于穿刺及保证透析需要的充足血流量。只有爱护好内瘘,使它畅通无阻,才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
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
1.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这是预防内瘘感染的第一步。沐浴或游泳最好在下次透析前一日进行,或者在穿刺处贴防水胶布。如出现内瘘穿刺点或沿内瘘走向血管有红、肿、热、痛或有分泌物等,则可疑被感染,应及时就诊。
2.透析中以舒适的体位躺好,床头摇起时应注意穿刺侧手臂不要过度弯曲,避免因体位变换而导致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
3.拔针后理想的止血方法是点状压迫,以食指加中指压迫穿刺点20分钟,所施加压力以皮肤表面不出血,手指下仍感觉到血管震颤为度,这样,既达到止血的目的,又没有完全阻断血流。特别要注意,避免包扎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引起血管通路闭塞。
4.透析结束的当天不做血管充盈锻炼,不要用该侧上肢提重物,防止用力后穿刺点再度出血。一旦发生出血,不要紧张,继续压迫至血止。
5.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坚持适当按摩血管处,配合热敷效果更佳。能够达到增加血管充盈度、改善皮肤及血管壁弹性、软化疤痕及促进皮下渗血吸收的目的。
6.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穿刺,要避免提重物,穿着宽松衣服,睡眠时勿将内瘘侧手臂当枕头,以免压迫该侧肢体引起内瘘堵塞。
五、使用静脉留置导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放置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后可立即开始透析。颈内静脉导管最为常用,置入导管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颈部可以正常活动,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活动要适度,穿脱衣服时要小心,以免将导管脱出。
2.注意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目的是防止感染,尽量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3.内瘘成熟后即可拔除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