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止泻药品种众多,用法相对复杂,家长们常常对于此类药物的给服方式感到混乱。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列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与性状发生改变,患儿伴有发热、呕吐与腹痛等。临床治疗原则为正确纠正脱水,调整饮食与合理安全用药。首先我们来了解几类常用儿童止泻药物:
1、高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能够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滋生,改善肠道吸收与分泌,促进机体酸碱平衡。另蒙脱石散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会被肠道吸收,破坏血液平衡,对治疗各种小儿腹泻均有较高疗效。温馨提示:服用时需要注意在两餐之间,将本品倒入50ml温水中,混均服用。如需服用其它药物,建议与本品间隔两个小时。过量服用,易致便秘。
2、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时,需要正确预防脱水与纠正腹泻。而口服补液盐属于临床较为推荐的治疗脱水药物,其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价格较低,成为应用于治疗腹泻药物的首选。温馨提示:需要在腹泻好转时,立即停止用药。用药需要根据比例加水服用。
3、抗菌药物:临床根据患儿病情选择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控制由于腹泻引起的细菌感染。临床抗菌药物对病毒性腹泻没有治疗意义,仅针对细菌性肠炎患儿。临床上需要通过患儿情况与临床特点,结合患儿用药史与过敏情况选择合适抗菌药可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有助于恢复腹泻患儿肠道的菌群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胃肠道蠕动,同时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温馨提示:非专业人士无法判断感染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无法正确选择抗感染药物,因此不能随便吃抗生素。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消化功能与机体整体系统不够完善,自我改善与调节功能较差。在使用抗生素时会容易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病菌大量生长,破坏肠道黏膜,导致患儿发生抗生素反应。若出现腹痛或腹泻频繁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由于其调节肠道之功效,快速构建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反应,明显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目前常用人用微生态制剂有:妈咪爱,生态活菌类,整肠生,米雅等。温馨提示:此类药物需温开水(《40°)或温牛奶冲服,活菌类需2~8℃避光干燥处保存。如果宝宝有乳糖过敏的情况,可以选择常乐康、培菲康,这两种不含乳糖。如与抗生素同服可以选择整肠生、亿活,其它需与抗生素间隔时间服用。
5、中成药: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不被患儿家属接受,临床出现较多中成药治疗小儿腹泻。例如小儿腹泻宁糖浆能够健脾和胃,达到生经止泻功效。被临床应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排泄,糖浆的设计,口味较好容易被患儿接受。外用贴剂如丁桂儿脐贴使用较为方便,避免患儿服用药物,吸收较快。临床上认为适用于小儿腹泻,仅在受寒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上可单独使用,病毒或细菌性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可与蒙脱石散联合使用,疗效较高。
温馨提示:含有党参、木香、茯苓、藿香等药物,服用时需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贴剂勿作用于受损及炎症皮肤,偶有皮肤过敏者,应及时取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可自愈;如长水泡,应立即就医治疗。
6、锌制剂赖氨葡锌颗粒: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能促进生长和智力发育,锌是体内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加快患儿免疫细胞的功能,加快修复胃肠黏膜,同时具有促进生长、改善味觉作用;这对经历腹泻后患儿营养摄入、生长发育受限的恢复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抗菌药物、肠粘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先用哪个后用哪个呢?
有效调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往往是“活菌”,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会“杀死”这些活菌,因此两种药物应间隔2-3小时服用。先服用肠黏膜保护剂或吸附剂,可将胃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吸附掉,再服用微生态制剂,更能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因此两种药物至少间隔 1 小时服用。
如果三类药物都要服用,首先服用抗菌药物,以杀灭病原菌;1 小时后再服用吸附剂类药物,吸附和清除病原菌,再1小时后服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菌群,发挥各自的最大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