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营养性贫血
2023-09-19 17:58:10
作者:韦万花
作者单位:都安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 Hb )的低限值在6~59个月为110g/ L ,5~11岁Hb115g/ L ,12~14岁 Hb 为120g/ L ,低于此值为贫血。儿童营养性贫血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造血原料供应不足,表现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血液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血液系统。尽管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科学“营养”是降低本组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儿童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常见病之一。

(一)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  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比成人多。每1ml血约含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也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烦躁不安或委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 治疗 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者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铁的吸收。

2.去除病因

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

3.铁剂治疗

4.输红细胞

(四)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对早产儿,尤其是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2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一)病因

1.摄入量不足  单纯母乳喂养而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不当及严重偏食的婴幼儿,其饮食中缺乏肉类、动物肝、肾及蔬菜,可致维生素B2和叶酸缺乏。羊乳含叶酸量很低,单纯以羊奶喂养者可致叶酸缺乏。

2.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叶酸、维生素B2的需要量也增加,严重感染者维生素B12的消耗量增加,需要量相应增加。

3.吸收或代谢障碍  食物中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底部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末端回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再与转钴胺素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脏。慢性腹泻影响叶酸吸收,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如小肠吸收叶酸缺陷及叶酸转运功能障碍)也可致叶酸缺乏。

(二)临床表现  

以6个月至2岁多见,起病缓慢。一般表现多呈虚胖或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纤细、稀疏、黄色,严重者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贫血表现皮肤常呈蜡黄色,脸结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偶有轻度黄疸;疲乏无力,常伴肝脾大。神经精神症状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维生素B2缺乏者表现为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对周围反应迟钝、嗜睡、不认亲人、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重症病例可出现不规则性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和 Babinski 征阳性等。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导致神经精神异常。消化系统症状常出现较早,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舌炎等。

(三)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2.去除病因对引起维生素B2和叶酸缺乏的原因应予去除。

3.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

(四)预防

改善哺乳母亲的营养,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均衡,及时治疗肠道疾病,注意合应用叶酸代谢药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