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高热不退该怎么办?应对热性惊厥
2023-09-30 18:41:31
作者:肖健楠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儿科
一、引言

小儿高热不退是儿童健康常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切。高热不仅让孩子身体不适,还可能伴随着热性惊厥,这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儿高热不退的原因,了解热性惊厥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并提供应对这一情况的科学方法,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二、小儿高烧不退的原因

2.1 病毒感染

小儿高热不退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病毒感染。病毒可以引发感冒、流感、咽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感染,这些感染通常会导致高烧。

2.2 细菌感染

除了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小儿高烧不退。这类感染可能包括中耳炎、扁桃体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等。

2.3 其他原因

此外,小儿高烧不退也可能是由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川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

三、热性惊厥的症状和风险因素

3.1 热性惊厥的定义

热性惊厥是小儿高烧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通常发生在高烧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突发性情况,需要紧急处理。热性惊厥是指儿童在体温升高至38.5℃或更高时,出现一过性的惊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小儿低热时也可能发生惊厥。

3.2 症状

3.2.1 突然抽搐

孩子可能会突然开始抽搐,抽搐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这些抽搐可能包括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口吐白沫、口唇紫绀、四肢屈曲抖动,部分孩子还有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3.2.2 失去知觉

在抽搐期间,孩子可能会失去知觉,不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因为大脑在抽搐期间出现异常电活动。

3.2.3 面色苍白

抽搐期间,孩子的面色可能变得苍白,嘴唇可能呈现发紫色,这是由于喉部及支气管痉挛导致缺氧引起的。

3.2.4 大小便失禁

一些孩子在抽搐期间可能会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抽搐会影响膀胱及直肠括约肌控制。

3.3 风险因素

3.3.1 年龄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儿童中,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温度波动更为敏感。

3.3.2 高热

孩子的体温升高到摄氏38.5℃或更高时,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增加。因此,及时降温对预防热性惊厥至关重要。

3.3.3 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热性惊厥的病例,孩子更容易受影响。家长应告知医生孩子的家族史,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四、应对小儿高烧不退和热性惊厥

4.1 急救措施

4.1.1 保持冷静

虽然抽搐看起来可怕,但大多数情况下5分钟内的惊厥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紧急情况下,冷静和稳定的情绪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安全。

4.1.2 保护孩子

确保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将他们放置在一个平坦、无危险的地方,远离尖锐物体和危险区域。

4.1.3 不要嘴巴塞东西

在孩子抽搐期间,绝对不要试图将任何物体塞进孩子的嘴巴,以防止他们咬到舌头或其他物体。这可能会导致口腔和颌部受伤。

4.1.4 记录抽搐持续时间

尽可能记录抽搐的开始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决策,以提供适当的治疗。

4.2 就医

4.2.1 立即就医

如果孩子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立即就医。医生将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抽搐的原因。这包括体温测量、体格检查和可能的实验室测试。

4.2.2 温降疗法

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温降疗法,如使用退热药或物理方法,来控制高烧。退热药通常是治疗高烧的常见方法,但必须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

4.2.3 治疗根本原因

如果高烧是由感染引起的,医生将处理感染,并根据需要开具抗病毒、抗生素或其他对症药物。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烧,医生会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4.3 预防措施

4.3.1 退热药

家长可以使用医生建议的退热药来降低孩子的体温。常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然而,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切勿滥用药物,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4.3.2 适度穿衣

在冷天气中,确保孩子适度穿衣,以防止感冒和高烧。避免让孩子过度受凉或过度加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4.3.3 注意营养

良好的营养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系统,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包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五、结语

小儿高热不退是一个常见但令人担忧的问题,但通过正确的应对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热性惊厥的风险,并确保孩子在高烧时得到适当的处理。记住保持冷静、保护孩子的安全、就医求助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是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步骤。最重要的是,与医疗专业人士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