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呕吐症状破解:防止脱水的关键措施
2023-09-30 18:42:00
作者:健楠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儿科
一、引言

小儿呕吐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虽然呕吐本身通常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问题,威胁到孩子的健康。本文将介绍小儿呕吐症状的原因、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医疗干预以及关键的防脱水措施。

二、小儿呕吐症状的原因

2.1 感染

感染是引起小儿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以刺激儿童的胃黏膜,导致呕吐。常见的感染包括胃肠炎、流感和手足口病。

2.2进食不当

小儿呕吐可能由于一次进食过多、摄入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所致。这些不当的饮食习惯可能触发胃肠道不适,导致呕吐症状。

2.3消化道梗阻性呕吐

小儿消化道问题,如先天性异常(如食管闭锁、胃扭转)或后天性疾病(如幽门狭窄、肠套叠)可能导致消化道梗阻,引发呕吐。这些结构性问题可能妨碍食物正常通过胃肠道。

2.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膜炎、头部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可能干扰呕吐中枢,导致呕吐症状。

三、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医疗干预

3.1 儿童的年龄

小儿呕吐症状的处理方式可能因儿童的年龄而异。婴儿和幼儿更容易脱水,因此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医疗关注。

3.2 呕吐频率和持续时间

如果儿童只呕吐一两次,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通常可以在家中进行处理。然而,如果呕吐频繁且持续,或伴随着严重的腹痛、高热、血便以及精神反应差,甚至惊厥、昏迷等情况出现,应尽快就医。

3.3 脱水的迹象

脱水是小儿呕吐的主要风险之一。脱水的迹象包括口渴、少尿、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和皮肤弹性减退。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迹象,应尽早就医。

四、防止脱水的关键措施

4.1 补充液体

补充液体是防止脱水的首要任务。呕吐会导致孩子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将这些失去的成分补充回来。以下是一些补液的方法:

4.1.1 口服补液溶液

您可以在药店或医院获得口服补液溶液,目前推荐的是口服补液盐III,并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袋分成几次溶解。因为口服补液盐是钠、钾、葡萄糖等各成分按比例精确制成的复方制剂。如果只靠目测分出半袋或三分之一袋,必然会影响最终溶液的浓度及渗透压,影响补液效果。

4.1.2 逐渐饮水

如果孩子能够进食和喝水,可以逐渐引入清水或果汁。但要避免给孩子大量的液体,以免引起再次呕吐。小口小口地给予液体,间隔一段时间,以确保孩子能够逐渐吸收。温水或温开水可能更容易被胃接受。

4.1.3 避免含咖啡因的饮料

咖啡因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呕吐的风险。因此,应避免给孩子咖啡因含量高的饮料,如咖啡、茶和某些碳酸饮料。取而代之,选择无咖啡因的饮料,如草药茶或温开水。

4.2 逐渐恢复饮食

在呕吐停止后,逐渐引入食物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恢复饮食的建议:

4.2.1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开始时,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烤面包或苹果酱。这些食物不会过度刺激胃,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避免油腻、辛辣或含大量香料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

4.2.2 小份量多餐

分成小份量的多餐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有助于孩子逐渐适应固体食物。提供小而频繁的餐食,以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过度吃东西,导致呕吐再次发作。

4.3 观察症状变化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非常重要,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以下是一些需要关注的症状:

4.3.1 频繁的呕吐

如果孩子呕吐持续不止,特别是如果伴随着血液或咖啡色的呕吐物,应尽快就医。这可能是胃或肠道问题的迹象,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

4.3.2 脱水症状

持续的脱水症状,如口渴、少尿、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和皮肤弹性减退,都是需要医疗干预的迹象。脱水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器官功能受损,因此不容忽视。

4.3.3 高热

如果孩子伴随呕吐有高热症状,应谨慎对待。高烧可能需要额外的医疗处理,因此建议立即就医,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结语

小儿呕吐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脱水问题。了解呕吐的原因,判断是否需要医疗干预,以及采取关键的防脱水措施,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并在需要时寻求医疗帮助,以确保他们获得适当的护理和治疗。通过正确的管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康复,减少脱水的风险,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