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患者对自身的所作所为无法正确认知,从而诱发的一系列行为、情感、言语异常现象。精神病大致分为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两种类型,精神病性障碍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等,而非精神病性障碍主要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若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精神病的,其他家族成员患有精神病的概率会大幅增加。同时,精神病的发生还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差,在遭受外界环境重大刺激后会出现精神障碍,并诱发精神病。
女性精神病患者妊娠期能否服药
女性妊娠期是胎儿成形的重要阶段,从优生学的角度而言,妊娠期是最好不要服用药物,但精神病女性妊娠期患者会反复发作病情,若不及时加以药物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健康,而且,患者会害怕因自身的精神疾病影响腹中的胎儿,担心胎儿出生后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疾病,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致使其压力增大并加重病情。虽然服用药物可能会增加胎儿不正常发育的风险,但为避免患者停药所导致的精神病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母婴安全,在女性精神病妊娠期患者发病期间还是需要连续服药,为最大限度降低服药对胎儿的影响,女性精神病妊娠期患者服药期间需严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研究表明,在精神病治疗中,除D级与X级类药物会对妊娠期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外,目前常用的药物对妊娠期患者的有无影响,目前无明确的临床证据。同时,配合精神科高年资医师的指导用药,能最大程度的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女性精神并患者妊娠期用药风险,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及良好的妊娠结局。对于女性妊娠期精神病患者而言,除了需要继续服药外,还需要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态,建立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并定期检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的不良情绪,同时,在患者妊娠期间,保证患者得到休息,制定合理、有效、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每日的正常营养摄入,可根据女性精神病妊娠期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但必须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刺激、辛辣或油腻的食物。女性妊娠期精神病患者在孕期使用精神药物需考虑以下几点:1.尽可能在早孕期不用药物,以避开致畸的敏感期;2.致畸效应与药物的剂量和合并用药相关,故尽可能单一用药,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3.服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访,加强血药浓度和对胎儿的监测;4.在孕后期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以避免新生儿出现撤药综合征或戒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