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功能性便秘太苦恼中医针灸湿疗效
2023-08-09 09:45:58
作者:王慈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便秘这种专门针对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病人的病症已经趋向于年轻化。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大,饮食又太不规律,许多人饱受便秘之苦,不但在心理上饱受折磨,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痛苦。下面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疗法。

什么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由非器官原因引起的,不伴有结构和代谢异常,也不伴有外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根据目前的标准,最近三个月内,有两项或更多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属于功能性便秘:

1.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2.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3.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4.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5.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6.排便少于每周3次。同时需要缓泻药物才可以有松散的大便(如果是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和药物等因素)。

造成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因素

1.饮食因素。有些人吃得太少,吃得太精细,食物中又没有足够的纤维和水分,对肠胃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肠道蠕动迟缓,不能把残留的食品垃圾送到肠道,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水分被吸收越多,排泄物就越干。2.药物影响。由于腹泻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肠道中的神经受体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造成肠道中有足够的大便时,肠道中的蠕动和大便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从而造成大便困难。3.拖延大便时间。有些人认为排便不重要,早晚都可以,忽略规律排便的习性,使得粪便进入直肠后,神经细胞对排便的反应缓慢,会导致患者的大便在直肠中滞留的时间变长,没有排便的感觉,也就是出现了习惯性的排便困难。4.排便动力不足。在排便过程中,除了要通过放松肛门括约肌,使提肛肌向上向外牵引之外,还要通过降低膈肌,收缩腹肌,屏气用力将大便排出。当人处于老年体弱、长期卧床、产后等情况时,可能会因为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下降,导致腹压下降,从而导致排便的力量不够,造成排便的速度变慢,从而造成排便不彻底,最终出现排便问题。5.精神因素。心理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恐慌、情绪紧张、悲伤、焦虑、专注于一件事情等,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就会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除此之外,如果出现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情况也会导致排便障碍。

功能性便秘临床常见证型

功能性便秘常见的症状有胃热肠燥、肝胃郁热、津亏肠燥、气虚便秘、脾肾阳虚等。常见的药方有:麻子仁丸、增液汤、六摩汤、济川煎、黄芪汤、补中益气汤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有明显的腹胀腹痛,则可加厚朴和莱菔子以达到理气镇痛的作用。若有痔疮或大便出血,则加槐花或地榆炭,以清肠止血。如果脘胀纳少,可以加入麦芽、砂仁,以达到和胃的目的。如有烦躁、口渴、舌红、少津,可加知母、石斛,以益阴清热。1.热积秘。证候特点:大便干结;大便臭秽和(或)口干口臭和(或)小便短赤。腹胀或腹痛;面红心烦;或有身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常用方剂:麻子仁丸加减。2.寒积秘。证候特点:大便艰涩;腹痛拘急、得温痛减,或腹满拒按。手足不温;畏寒。舌脉: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弦紧。常用方剂:温脾汤加减。3.气滞秘。证候特点: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排便不爽;腹胀或伴腹痛。肠鸣矢气;情绪不畅时加重;胸胁痞满,嗳气频作。舌脉:舌红,苔薄,脉弦。常用方剂:六磨汤、四逆汤。4.气虚秘。证候特点:大便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脉:舌淡,苔白,脉弱。常用方剂:黄芪汤加减。5.血虚秘。证候特点:大便干结;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舌脉:舌质淡,脉细弱。常用方剂:润肠丸加减。6.阴虚秘。证候特点: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潮热盗汗和(或)手足心热和(或)两颧红赤。口干少津;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少眠;腰膝酸软。舌脉:舌质红,有裂纹,少苔,脉细数。常用方剂:增液汤加减。7.阳虚秘。证候特点: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面色晄白,小便清长。腹中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或畏寒怕冷。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常用方剂:济川煎加减。

中医疗法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是“虚”,正虚为本,秘结为标,也就是所谓的“本虚标实”。究其根源,就是“气虚”、“阴虚”,或者是“气阴双虚”。人体的肠道折折叠叠,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粪便就是这条大河中的一叶扁舟,扁舟要前行,既要有力量,又要有水流,这种力量叫做“气”,“河水”叫做“阴”,“气”是河道中的“风”,“阴”是河道中的“水”。所以,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佳方法是“补益五脏”,即要先补气、补阴,同时辅以通便,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优势与特色

针灸对于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原理是利用中医辨证论治,针刺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改善肠道运动状态的目的。以阳明胃经为主穴,针灸取于丰隆穴、水道穴、归来穴、大肠俞、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等穴位,并结合中医症候选择相应的穴位。

1.优势。临床上常用的泻剂主要是为了改善便秘的情况,但是如果长期服用泻剂,就会出现泻剂依赖、结肠黑变病、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针灸是一种以疏肝理气、调节阴阳、扶正祛邪为主要功能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对便秘进行防治时,以“大肠传导不利”为核心进行辨证施治。针灸的诊疗思路,操作手法,更好地体现了当前临床上提倡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体现了针刺的优越性。2.特色。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43种常见疾病中,便秘是其中一种。在《针灸疗法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和优势作用的调查研究》(2008)中发现,便秘、腹泻是中医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最好的两个病种。针灸治疗可显著增加病人的自然排便频率,并可明显缓解病人的便秘症状,从而提升病人的生存品质。而且,在停药后,其效果还能维持三个月以上,从而解决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依赖性和不安全性等问题,将针灸的优点和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