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子宫肌瘤的病因、症状与治疗
2023-09-19 09:49:14
作者:李琳
作者单位: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其主要成分为平滑肌与结缔组织,多发生于中年妇女,该病可引起阴道出血、下腹包块等症状,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激素分泌、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目前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文章主要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症状与治疗展开探讨。

一、子宫肌瘤的病因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发展且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因此也被称为子宫纤维瘤和纤维肌瘤。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以及局部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临床研究指出子宫肌瘤与雌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有密切的相关性,雌激素与生长激素均能够加速有丝分裂、促使肌瘤生长;同时有研究指出人胎盘催乳素在该病发生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调节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异常也与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病多发生于育龄期、丧偶以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女性,长期性生活失调也可导致盆腔慢性炎症,也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总而言之,该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疾病。

二、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

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中偶然发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则与肌瘤生长位置、大小以及有无累及其他组织器官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肌瘤通常体积小、数量少,即使有多个肌瘤的患者也不一定有明显症状,而一个小肌瘤也可引起阴道流血或月经增多等症状。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①子宫出血:超过半数的子宫肌瘤患者存在这一症状,且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缩短等改变,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该症状常见于粘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少有发生该症状。②腹部包块:随着肌瘤持续增长,当子宫增大超过妊娠12周子宫或宫底部浆膜下肌瘤持续增大时,触诊可发现腹部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包块比较明显。子宫肌瘤形成的腹部包块均为实性且无压痛,但肌瘤持续增长并压迫周围脏器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潴留、大便不畅、肾盂积水等症状。③疼痛:通常来说子宫肌瘤并不会引起疼痛症状,但是部分患者主诉存在下腹坠涨、腰酸背痛等症状。若患者合并蒂扭转或肌瘤变性时,可能引起急性腹痛。④白带增多:子宫腔增大使得腺体增多,因此会导致白带增多。若肌瘤出现感染、溃疡等情况时,可能引起血性、脓性白带。⑤显增粗的情况就腰围增粗: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腰围明显增粗的情况,⑤腰围增粗:如果在短就需要去医院及时就诊,检查是否是因为子宫肌瘤所导致的,一般腰围增粗还伴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说小腹的不适。⑥排尿困难:患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使得肌瘤生长过大,这样就会压迫到膀胱,患者往往会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⑦不孕及流产:子宫肌瘤这一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对患者的输卵管造成压迫,改变了子宫腔的形态,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不孕或流产的情况。

三、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1.随访观察:对于无明显症状且无恶变倾向的患者可以定期随访观察。

2.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有很多,包括:①米非司酮:该药物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能够有效缩小肌瘤体积,但是停药后复发率高。②达那唑:该药物多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但是长期服用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痤疮、肝功能损害等,且复发率高。③他莫昔芬: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肌瘤生长,但是也有患者长期服用后肌瘤增大的报道,因此需要谨慎用药。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可以给予子宫收缩剂、止血药物来减少出血量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主要分为开腹手术后、阴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状况以及生育要求等方面来确定。肌瘤剔除术通常适用于40岁以下女性,此类患者通常有着生育需求,适用范围广且疗效显著。子宫切除术通常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且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子宫切除术主要分为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60岁以上的患者多采取全子宫切除术。

结束语

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复杂,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且症状不典型,因此在确诊之后需要尽早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避免肌瘤恶变以及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