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后骨头的愈合过程
首先,肉芽组织修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机体开始对骨折部位进行修复的时期,主要是骨折部位血肿机化的过程,通常需要在骨折后的2周至3周之内完成。
其次,骨痂形成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骨外膜的膜内骨化及骨内膜的膜内骨化的过程,通常需要在骨折后的6周至10周内完成,在此时期结束之后,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的标准。
再次,骨折愈合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骨痂的范围和密度在不断的增加,需要在骨折伤后的8周至12周内完成,在此时期结束之后,骨折已经愈合的较为牢固,可以对骨折的肢体进行适当的使用。
最后,塑形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骨结构按照力学原则进行重新改造的时期,多余的骨痂被吸收,髓腔可以重新开放,骨折的痕迹也基本消失,通常需要在骨折伤后1年至2年内完成。
二、骨折后不同时期的饮食要点
由于骨折伤后的恢复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所以,在饮食上,也应当根据骨折病人恢复的期间,进行食物的科学选择,保证骨折病人饮食的合理性,尽可能对其恢复具有一定帮助。
第一,在骨折恢复的早期,主要是伤后的1周至2周内,该时期病人会存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的症状,这一期间的饮食应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要的目的。所以,在骨折病人饮食的搭配上,应当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多喂病人服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瘦肉、蛋类、豆制品等食物,千万不能够食用太过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导致伤者气血壅滞,发生疮疡肿毒,也不能够食用寒凉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避免对骨折病人的脾胃造成损伤。例如,可以使用薏苡仁、粳米各50克,大枣10枚熬制薏苡仁粥,其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帮助骨折病人缓解肢体肿胀的情况,还可以将10克田七打碎,与100克猪瘦肉一起放入瓦煲,煲煮1小时,制成田七瘦肉粥,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帮助骨折病人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第二,在骨折恢复的中期,主要是伤后的3周至4周内,骨折病人的大部分瘀肿已经被吸收,疼痛症状也得到了缓解,所以,本时期的治疗思路主要是以和营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所以,在饮食上,应当从清淡饮食转变为高营养补充的饮食,借此对骨折病人身体所需营养成分进行补充。例如,可以将1条生鱼洗干净,再加上10个红枣、6片生姜、少许食盐以及适量清水进行煲煮,制成生鱼汤,其具有和血生新、补肾接骨的功效,能够帮助骨折病人加速骨痂生成,使其快速恢复健康,还可以为病人熬煮生姜枸杞排骨汤,其具有续筋骨、补气血的功效,有利于骨折病人中期恢复期间的食疗。
第三,在骨折恢复的后期,主要是伤后的5周之后,骨折病人骨折部位的瘀肿已经基本被吸收,骨痂也开始生长,需要通过食补的方式为骨折病人补气血,帮助其加速骨骼的生成,使骨折部位的关节灵活的活动,使其基本功能得到恢复。在这一时期,骨折病人在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尽可能使用一些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如杜仲猪脊骨汤、十全大补猪腿肉汤等,通过肉、汤相结合的方式,加速骨折病人的恢复速度。
三、骨折病人常见饮食误区
第一,饮水量减少。由于骨折病人往往需要卧床,特别是对于脊柱、骨盆以及下肢骨折的病人来说,由于其在骨折之后行动不便,所以,会通过减少饮水量的方式,避免病人活动。但这样是不对的。由于卧病在床病人的肠道消化能力减弱,如果减少饮水量,极有可能造成大便秘结,小便潴留的情况,也容易引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第二,盲目补充钙质。钙元素作为骨骼的重要构成元素,多数人认为在骨折之后,应当大量的补充钙质,这样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但是,在经科学研究之后发现,大量补充钙质并不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血钙增高的危险,这也是骨折之后较为常见的饮食误区。
第三,多吃肉骨头。吃形补形作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宣扬的部分,多数骨折病人家属会让病人多吃肉骨头,认为其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但从研究中表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够帮助骨折的愈合,甚至还会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甚至对骨折愈合还会起到一定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