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液透析患者如何改善肾性贫血
2023-09-20 14:53:55
作者:莫海玉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

血液透析是一种最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肾脏替代方法之一,采用弥散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的水分。肾性贫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

什么是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贫血的病因多样

1.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

2.铁缺乏。

3.微炎症状态。

4.尿毒症毒素。

5.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6.透析不充分。

7.血液透析失血。

8.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

因此,必须要正确诊断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病因,规范评估与监测,合理使用抗贫血药物治疗,是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重要内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如何判断年龄>15岁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Hb)<120g/L、妊娠女性Hb<110g/L、男性Hb<130g/L可诊断贫血。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对Hb的影响。0.5~5岁儿童Hb<110g/L、5~12岁儿童Hb<115g/L、12~15岁儿童Hb<120g/L可诊断贫血。

肾性贫血监测的项目及频率

1.血常规监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2.铁状态指标:铁储备:血清铁蛋白(SF)浓度。

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情况。

4.未能明确贫血病因者,应行维生素B12、叶酸、便隐血、骨髓穿刺等检查,以除外相关疾病。

5.血常规及铁蛋白监测频率:血液透析患者未合并贫血者,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如合并贫血者,至少一个月检测一次。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靶目标

1.血红蛋白建议Hb≥110g/L.但不超过130g/L。依据患者年龄、透析方式、生理需求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2. 铁状态 SF>200ug/L,并且TSAT>20%或者CHr>29pg/ 红细胞和/或sTYR/log Ferritin 比值≤2。建议维持SF200~500ug/L,TSAT 20~50%。

如何改善肾性贫血

1.充分透析,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制定每周透析次数,不要随意间隔透析次数。

2.饮食调整:良好的营养对于改善肾性贫血至关重要。建议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这些包括绿叶蔬菜、红肉、家禽、鱼类、豆类和全谷物食品。

3.根据检查结果,遵医嘱补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定期监测,配合和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要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4.如EPO 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根据医嘱使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氢化酶抑制剂(HIF-PHI),HIF-PHI是一种新型治疗肾性贫血的小分子口服药,上调内源性EPO产生和EPO受体表达;增加肠道铁转运蛋白和骨髓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和骨髓对铁的利用;下调铁调素水平,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铁释放,改善铁的利用,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目前roxadustat(罗沙司他)和vadadustat已经在中国和日本上市,正在临床研发阶段的HIF-PHI包括daprodustat及molidustat等。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IF-PHI有效治疗透析前CKD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沂患者的肾性贫血,并且可减少临床上静脉铁剂的使用。

5.患者学会自我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排血便、血尿、有无咯血,如有,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积极运动、预防感染,一旦身体处于感染状态,注射EPO治疗平血效果会不明显。

7.管理并预防并发症:肾性贫血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所以重要的是采取措施来预防这些并发症,包括定期的体检、心脏保健。

8.严重贫血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患者,出现明显贫血症状、心力衰竭者,建议权衡利弊后予以输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改善肾性贫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肾性贫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在透析治疗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通过补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合理饮食和定期锻炼等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