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伤疾病康复护理你了解多少?
2023-08-09 14:56:57
作者:吴瑞萍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见康复护理对于骨伤疾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有关以下几种骨伤疾病康复护理知识。

颈椎病预防与保健

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颈椎病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60岁,其中40 岁~50 岁颈椎问题最为突出,占到了患者总数的32.5%。当颈部活动,肌肉产生滑动,如果脖子有响声,并伴随疼痛或者肿胀,可能提示颈椎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者颈椎、颈部肌肉产生了炎症反应等其他损伤,越早治疗越容易恢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的人和有颈椎老化风险的中老年人,需要更加注重颈椎锻炼,避免颈椎病带来的并发症,如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进而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被称为全球第一的医疗体系——英国国家医疗 服务体系(NHS)发布了一套针对颈部的锻炼动作。 经过大量对比研究发现,这套动作能有效缓解颈部 肌肉僵硬,加强颈部肌肉对颈椎的支撑作用,保护颈椎健康。

四周伸展:

颈部按照“前—后”和“左—右”方向,分别做10 次伸展,动作缓慢平稳,颈部肌肉有拉伸感为佳;颈部旋转:脖子向左右方向缓慢旋转,直到你的视线能平视肩膀方向,每个方向做10次;颈前后静止对抗:双手手指交叉,放于后脑勺,手向前用力,头向后用力,头保持在中间位置不动摇,坚持20秒后放松。

另一个动作则相反,双手交叉后放于前额位置,向后用力,头向前用力,头保持在中间位置不动摇,坚持20s后放松。一前一后,分别做10次;颈左右静 止对抗:单手放于头的一侧,向另一侧用力推,头相对用力做对抗运动,头保持在中间位置不动摇,坚持 20秒后放松。以上动作,睡前做一做,为颈椎健康保 驾护航!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居家护理

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最好是硬板床。卧床 时间一般视手术范围而定,约1~4周;注意营养,每日的饮食除保证足够的热量外,蛋白质及维生素应有 足够的供应与补充。

术后卧床期间应协助每两小时行轴位翻身一 次,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损伤软组织。在充分卧床 休息后,可在适宜的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度活动。 但下床时,应先仰卧位戴好腰围后,先向健侧或较轻一侧侧卧,同时屈髋、膝关节,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

在卧床时,应行仰卧抬脚、空中蹬车活动,以避 免神经根粘连,恢复期时,应循序渐进地加强腰背肌 功能锻炼,以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复发,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术后,脑力劳动者一般可在2~3个 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一般在3~4个月后才能开始工作。

踝关节扭伤的护理

踝关节扭伤的症状:多在脚着地时突然发生,常听到“咯叭”的响声,关节的内侧及外侧即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受伤后局部便肿胀起来。距腓前韧带是组成关节囊的一部分,撕脱和断裂时,往往合并关节积血,踝关节也肿得很大。伤后几天出现青紫色的淤血斑,疼痛逐渐减轻。若踝关节疼痛剧烈且脚 部向前、向后、向两侧错位时,说明踝关节有出血现象。

受伤后24小时内应该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并且越早越好。同时,还需要将受伤的脚抬高到超过腰部的高度,这样可以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血液不至于淤积在血管损伤的地方。如果踝关 节扭伤已经超过24小时,就可以热敷了,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快受伤部位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膝关节疾病的预防

对于膝关节疾病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单一的某种技术训练,比如乒乓球运动中的单纯正手训练等。

2. 结合不同的训练模式,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3. 动力训练:如负重下蹲、坐姿蹬腿、骑自行车等。

4. 超等长肌肉力量练习:超等长肌肉力量练习是指对肌肉进行快速动力性负荷牵拉,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的一种练习,这种离心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可以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和收缩成分都承 受负荷,因而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常见的有蛙跳、原地纵跳等。

5.静力练习:可负重静力半蹲,应注意循序渐进原则,半蹲的高度,时间、膝关节弯曲的角度均应避开疼痛角度为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