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秋季以来,昼夜温差增大,气温也持续走低。低温导致血管收缩变细,易引发心脑供血不足,而秋季天干物燥、体内供水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更加重血管堵塞的风险。由此,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本文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年人在秋季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一、为何秋季会高发心脑血管疾病呢?
1.由于气温下降、天气干燥,人体呼吸消耗大量水分,老年人日常饮水不足,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同时气温下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附着斑块脱落,血栓形成,血栓流至狭窄处致血管堵塞,血管远端就会发生阻塞后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出现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咱们今天聊的脑血管病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血栓形成、脱落秋季昼夜温差大,寒冷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液流动不畅,易形成血栓。同时,血管痉挛,增加血管内斑块脱落的风险,血栓斑块随着血液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心脏堵住,引起心脏供血供氧不足,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等,到达大脑,易引发脑梗,甚至引发猝死。
2.血压增高寒冷易使血管收缩、痉挛,血压也会随着迅速上升,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病的直接原因。
3.喝水减少寒冷天气,毛孔收缩,我们不易感觉口渴,喝水就少了,同样血液粘度提高,损坏血管内皮,容易形成斑块和血栓,影响心脑供血。
4.血脂增高秋冬季,人们容易盲目进补大量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为血脂增高创造条件。血脂增高,血栓形成的风险也会随着提高。
二、老年人在秋季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1.坚持测量血压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人,要及时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发生。
2.春天往往被认为是最适合锻炼的季节,其实除了春天外,秋天同样适合锻炼,它既没有冬天的寒冷,也没有夏季的炎热,温度往往又非常适中,体感会特别舒服,非常适合运动。因此,老人秋季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体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老年人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一定要避免空腹激烈活动,活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3.老人秋季应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秋季不像夏季多雨,空气湿润,往往都比较干燥,因此,老人秋季应该多补充水分,滋润肺部,以免因缺失而造成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流速变缓,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堆积,堵塞血管,导致脑梗或心脏病。心脑血管病患者,每天适量饮水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到那时身体已经很缺水了。平时注意主动饮水,如果没有限制液体摄入量的慢性疾病(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每天至少保证1500毫升的饮水量。
4.老人秋季应少吃辛辣食物
秋季本身就比较干燥,体内的火气往往比较大,需要滋阴, 如果再吃比较辛辣的食物,只会加重这一情况,对身体健康反而不利,因此,秋季最好少吃一些辛辣食物。老年人可以适时吃一些滋阴酸甘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加重秋燥症状。
5.老人秋季饮食上要少油腻
老人不管在哪个季节,油腻食物都要少吃,这是因为老人的血管已经大不如前,血管硬化、血管狭窄常有发生,如果还继续坚持吃油腻食物很容易堵塞血管,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像脑梗、脑溢血、冠心病等。因此,老人秋季饮食还是要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6.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过多的冷饮料,不吃冷面、冷饭等。还要注意不用冷水洗澡、洗脚,晚上睡觉要特别注意保暖。
7.调整好心态,不过度劳累原本有基础慢性疾病的患者,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防胜于治。尤其是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按时吃降压药以及保护心脑血管的药物。对于既往有心脏病的市民,一定要合理饮食避烟酒,烟酒会促发心肌梗死,造成心脏衰竭等相关疾病,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情绪放松缓和。
总之,老年人在季节变换时,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穿衣、睡眠等生活细节,适时顺应气候的变化。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开朗乐观,并能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