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液透析后的身体不适及应对方法
2023-10-13 17:12:02
作者:祝宁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

血液透析延长了肾友的生命,让大家能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如果您能配合医护人员之指导,控制盐分及水分之摄取、使两次透析中间体重增加在3-5%以内,加上适度的运动、按时服药,维持血压稳定,大多可以顺利的进行透析。但是偶尔也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那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低血压

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脱水过多,或者是患者血容量减少,在透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概念,包括血压低于正常,同时如果血压变化范围大于30毫米汞柱,也属于透析低血压。

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超率过大,毛细血管再充盈率低,有效血容量减少,所以出现低血压。

2.血浆渗透压的改变。透析过程中,清除了尿素肌酐等溶质,容易使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血管内的水分,向组织间隙或者细胞内转移,所以血容量下降出现低血压。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多见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减退,也容易出现低血压。

4.对透析器过敏,引起机体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导致低血压。

5.透析过程中进餐,尤其是透析后两个小时进餐时,血液重新分布,容易出现低血压。

应对策略:

1.透析间期,体重不可增长过最好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

2.不枕枕头,头放低脚垫高让腿,脚的高度高于头部;

3.及时呼叫护士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停止透析;

4.血糖不高者透析过程中可少量进食淀粉类食物(如藕粉)或糖块(油炸食品除外)。

二、透析失衡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 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 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值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 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透析、透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

应对策略:

1.尝试采用透析膜面积小的透析器,减慢血流量5200ml/min;

2.每天透析1次,每次透析两小时,连续透析3-4天;

3.呼叫护士,必要时使用药物。

三、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也是透析过程中常见的不适:

肾友常常因不能忍受而提前停止透析,往往会导致透析不够充分一般在小腿、腹部、腰部发生痉挛

应对策略:

1.调高干体重,没有水肿、高血压的肾友,可将干体重提高0.5kg;

2.维持透析间期正常的体重增长量,或延长透析时间;

3.遵医嘱服用安定、维生素E等药物;

4.自己或家属,适当按摩,缓解痉挛。

四、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和血钾水平相关,无论是透前高血钾,还是透后低血钾都会引起不适,大家使用的透析液含钾浓度为2.0mmol/L,平时血钾水平较低时,被透析液中和,血钾会进一步降低,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

应对策略:

1.高血钾肾友,控制钾摄入,避免高血钾发生;

2.血钾较低的肾友,透析中适当进食,防止透后低血钾。

五、腹痛

透析中发生腹痛,可能是透析的并发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在透析中或透析结束后,忽然会发生腹痛,这可能与透析有关。

腹痛发生原因:

1.脱水或低血压导致消化道血液循环不良。

2.疾病引起:肠阻塞、胰脏炎、盲肠炎。

3.其他原因:生理期、便秘、拉肚子、身体寒冷。

预防方法:

1.避免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症状。

2.避免透析中吃过多的食物。

3.有便秘或腹泻时告知医师予以药物治疗。

六、皮肤瘙痒

造成皮肤痒的原因仍不明,现阶段只有使瘙痒症状缓和及处置的方法。皮肤瘙痒原因:尿毒素累积、副甲状腺机能亢进、高钙血症、高磷血症、其他疾病。

处置方法:

1.服用止痒的药物;

2.降低透析液的温度;

3.以水袋冷敷皮肤;

4.毛巾浸热水,绞干后擦拭;

5.使用橄榄油或润肤乳液擦拭全身;

6.尽量穿棉质衣裤,避免穿尼龙或毛料的衣裤。

总而言之,科学治疗和自我管理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血液透析患者不要害怕、拒绝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尽量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使疾病得到更好地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