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像诊断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来说,影像诊断就是利用各种放射性物质或电磁波,来检查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发现疾病的存在、位置、性质、程度和发展趋势,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的物质或组织对放射线或电磁波的吸收或散射能力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图像对比度。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异常的类型和特征。
2.影像诊断的作用是什么?
影像诊断是一门能够为医学提供重要支持的科学,每一种影像诊断技术,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和作用:X线影像诊断:利用人体内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别,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可以显示骨骼、胸腔、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线在不同角度对人体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出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更细致的解剖细节和病变范围。
核医学成像
人体后,发出的γ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进入射线被探测仪器捕捉,形成人体内部的功能图像,可以显示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的血流、代谢和生理活动。
3.影像诊断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影像诊断可以提供直观、清晰、客观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及时、全面地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随访提供重要依据。例如,X线摄影可以显示骨骼、胸腔、腹腔等部位的结构和病变,CT扫描可以显示人体各个层面的横断面图像,核医学检查可以显示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等。
其次,影像诊断可以提供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例如,影像诊断可以避免开刀、穿刺、活检等创伤性的操作,也可以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染料、药物等物质,或者将其用量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感染、出血、过敏等风险。
最后,影像诊断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经济地检查服务,满足患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例如,影像诊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检查,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项目和参数,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灵敏性,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方便患者的影像资料的存储、传输、分析和共享,提高检查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4.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影像诊断方式?
要选择正确的影像诊断方式,就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手段的优缺点。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供参考:
第一,优先选择无创或微创、无痛或少痛、低剂量射线的检查方式,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舒适。
第二,优先选择能够提供清晰、直观、全面、客观的影像信息的检查方式。
第三,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变,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式,如鼻窦炎或鼻窦肿瘤首选CT,也可选择DR摄片;中耳乳突首选CT;颈部和甲状腺优先选择放射性碘扫描,也可选择CT。 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式,如对钙化、结石敏感的选择CT,对血管成像选择CTA。
5.进行影像诊断时我们要做什么准备?
影像诊断一般来说不需要患者过多的配合,但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项使我们需要关注的。首先在检查前,我们需要和医生深入沟通,告知医生病情和病史,以帮助医生获取基本信息并作出更好的判断。同时要将可能会影响诊断的金属服饰和首饰摘下,如耳环、项链、手表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心影像检查带来的致癌风险,但通常来说单次的影像检查往往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不过即便如此,仍不建议有金属植入物、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以及近期做过其他影像检查的人进行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