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痛风,远离疼痛!
2023-10-13 15:37:59
作者:李丽丹
作者单位:灵山县人民医院
王先生,43 岁,平常有喝酒和吸烟的习惯,并且喜欢 吃海鲜,之前体检时发现尿酸水平偏高,但王先生并没有 明显的不适现象,遂没有特别注意。前段时间,在一次公 司聚餐后王先生右侧大脚趾出现红肿和疼痛感,开始没有 特别关注,仅是服用止疼片缓解,过一段时间后症状不仅 没有缓解,还出现持续加重现象,到医院就诊后王先生被 确诊为痛风。在治疗过程中,王先生提出诸多疑问,什么 是痛风?诱发因素有哪些?如何治疗和管理?以下我们 就围绕王先生的疑问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让更多人认识痛 风,远离疼痛。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即 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是由人体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 正常情况下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 或者肾脏无法有效排出时,尿酸就会在关节中结晶沉积, 造成炎症反应,引发痛风。痛风多发生在男性中年以上的 人群,但女性在绝经后也容易患上,痛风通常表现为突发 性关节炎,常见发作部位为大脚趾关节,也可累及其他关 节,如脚踝、膝盖、手指等,发作时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红 肿、发热等症状,患者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痛风诱发因素有哪些?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 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痛风石”。以下是痛风的一 些诱发因素:

1.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原因,尿酸过多在体内沉积 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形成。

2.高嘌呤饮食

摄入过多的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鱼类、海鲜、 内脏等,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和排泄负荷,从而诱发痛风。

3.酗酒

酒精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功能,增加尿酸的产生,从而 增加痛风的风险。

4.肥胖

肥胖可使尿酸的排泄受到影响,增加尿酸的产生和血 液中尿酸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发生。

5.使用某些药物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噻嗪类药物等可能干 扰尿酸的排泄,增加尿酸的产生,从而诱发痛风。

6.高血压和糖尿病

这些疾病与痛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高血压 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高尿酸血症。

7.遗传因素

一些人具有遗传性的尿酸代谢异常,使得尿酸代谢异 常,易发生尿酸结晶沉积,从而诱发痛风。

注意:以上仅为常见的痛风诱发因素,个体差异较大, 具体的诱发因素可能因人而异。如果怀疑患有痛风,请咨 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何治疗和管理痛风?

1.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抗痛风药物、可抑制 尿酸生成的药物、尿酸排泄促进剂等,这些药物可帮助减 轻痛风发作症状和降低尿酸水平。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是 痛风的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来 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和非选择性环氧 化酶抑制剂(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尼美舒利、洛索洛芬 钠等),抗痛风药物(秋水仙碱),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包 括别嘌呤醇与非布司他,尿酸排泄促进剂包括苯溴马隆。

2.饮食调节

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包括猪 肉、牛肉、海鲜、内脏器官和酒类等,还有贝类、肉类、啤酒 和甜饮料等。同时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 和全谷类食物等。此外,多喝水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出, 还需要限制饮酒,特别是有酗酒习惯的人群要注意控制酒 精的摄入。

3.控制体重

体重过重或肥胖是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减 轻体重可以降低尿酸水平,从而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4.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

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包括酒精、 咖啡因等,这些物质可能增加尿酸生成和减少尿酸排泄, 诱发痛风或者造成症状加重。

5.规律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体重,改善新陈 代谢和促进尿酸的排泄。

6.增加蔬果摄入

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因此生活 中可以增加蔬果的摄入。

7.定期就医检查

定期检查尿酸水平和体征,以及根据病情进行药物调 整和治疗。

综上所述,痛风的产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并且这一疾 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和管 理,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解痛风产生的原因并做好管理预 防,远离疼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