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 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这种病症往 往与湿邪有关,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 有内外之别。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 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 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肝火夹脾湿下注。外 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性交等, 以致感受湿热毒虫邪。
临床上常分为五型,分别是脾虚型、肾阳虚 型、阴虚夹湿型、湿热下注型和热毒蕴结型。 对于脾虚型,患者常常表现为带下量多,色 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 臭;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或浮肿,食欲差,大便 溏烂;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等症状。治疗 上应该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为主,可以选择完 带汤加减进行治疗。
对于肾阳虚型,常常表现为带下量多,绵绵 不断,清晰如水,腰酸痛,畏寒肢冷,小腹冷 感,面色晦黯,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 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治疗上应 该以温肾培元,固涩止带为主,可以选择内补丸 加减进行治疗。
对于阴虚夹湿型,常常表现为带下量多,色 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 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 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 或黄腻,脉细数等症状。治疗上应该以滋肾益 阴,清热利湿为主,可以选择知柏地黄汤加减进 行治疗。
对于湿热下注型,常常表现为阴部带下量 多、色黄或者是脓稠、呈脓样的,并且伴有口 渴、口苦口腻、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等症状。治疗上应该以清利湿热为主,可以选择 止带方加减进行治疗。
对于热毒蕴结型,患者常常表现为阴部带下 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臭 秽难闻,并且伴有小腹疼痛、腰痛、口苦咽干、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治疗上 应该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以选择五味消毒饮 加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中医外治法,如 中药煎剂坐浴、中药阴道局部给药等,能够直接 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等作用。
阴道炎的日常护理对于预防和缓解阴道炎疾 病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日常护理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 流动清水清洗1次外阴就够了,还要每天换洗内 裤,内裤宜纯棉舒适,单独清洗,阳光下晾晒。
避免过度清洁:每日只用清水洗 1 次外阴, 阴道内部不用洗。不要频繁使用阴道洗液或消毒 剂,以免破坏阴道平衡环境。同时,不要使用有 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刺激阴道。
注意经期、产后卫生:月经期及产后是女性相 对虚弱时期,湿邪容易侵袭人体,所以要注意经 期、产后卫生,禁止盆浴。月经期不要冒雨涉水和 久居阴湿之地,以免看感受湿邪,加重阴道炎症。
保持性生活卫生:避免频繁性生活,性生活 前后双方注意清洗外阴,性生活前后要排尿,避 免泌尿系感染。建议使用安全套避孕,可避免性 生活后引起的阴道pH改变。
避免交叉感染:对具有交叉感染的带下病, 在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性伴侣应该同时接受 治疗。并禁止游泳和使用公共洁具。
合理饮食:不宜过食肥甘或辛辣之品,以免 滋生湿热。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 的糖分和盐分,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强身 体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适 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阴道 炎的发生。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早婚多产,避免多 次人工流产。否则,容易出现身体亏虚,湿邪趁 虚而入。
定期做妇科检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 发现和治疗阴道炎疾病,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中医治疗阴道炎需要辨症施治,根据 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内外并治是治 疗阴道炎的有效方法。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和 保健,保持身体健康。如果出现症状,建议及时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