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3-10-16 20:29:07
作者:李颖莹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黄疸常发生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代谢,导致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含量升高,但因肝脏对其处理能力有限,因而导致黄疸发生。生理性黄疸患儿,黄疸出现在产后3~4天,逐渐达最高峰值,2周左右,渐渐消退,若最高峰值小于12毫克/分升,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若24小时内出现黄疸现象,则消退较晚,高峰峰值较高。黄疸是一种急性病,黄疸现象出现,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性采取措施。溶血性黄疸,对应可利用换血治疗;普通黄疸,多为病理性黄疸,即过多生成胆红素,对应可利用光照疗法,诱导排泄,加快代谢,减轻黄疸症状。

1

光照疗法原理,胆红素可吸收一定波长光线,在光照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无毒水溶性E型胆红素、光红素,通过患儿分泌的汗液和大小便,将其排出体外,有效降低了患儿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患儿病理性黄疸多由儿胆红素生成增加所致,需及时进行光疗治疗,诱导胆红素排出,积极退黄,避免发生核黄疸。将新生儿放于光疗箱中,利用蓝光进行照射的方法。注意双眼、会阴、肛门部位遮盖保护,裸露剩余部位,要尽可能暴露体表面积,单面光照射或双面光照射。光照疗法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室温照射时,室温控制在25度以上,或者进行保温箱光疗照射,其温度一般控制在32度至36度,部分患儿温度还需根据患儿的实际体重和出生时间决定。光照疗法的光照时间也应严格控制,依据患儿胎龄、出生日龄,胆红素水平、高温因素共同决定光照的具体时间。通常情况下,连续照射6小时或24小时,中间可间隔,胆红素水平要在光疗照射6—12小时后进行检测,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与患儿接触前要严格注意手部清洁、消毒;密切观测患儿临床表现,如患儿体温、是否腹泻、是否皮疹现象、呼吸频率、皮肤黄疸变化、出入液体积、排便次数、颜色、形态、体积,时刻关注病情发展,予以及时调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为确保透明度,光疗效果不受影响玻璃床面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干燥;每四个小时进行一次患儿体温监测记录,观察箱温度也要时刻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注意眼部护理,定时更换眼罩,预防结膜炎发生;依据病情实际进展,定期复查总胆红素、1分钟胆红素;遵医嘱,合理应用维生素B2、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增加补液量,或15%左右奶量;光疗治疗导致患儿机体水分丢失,因此要注意水分补充。

2

患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超出界线范围,消退黄疸的有效手段即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并不是将全部血液替换掉,换血指标不固定,换血治疗是将抗体、致敏红细胞及时换出,从而减轻溶血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患儿血型与父母血型不符,溶血病发生,大量释放胆红素,并进入血液,导致患儿黄疸、贫血症状出现,胆红素含量过高,进入患儿大脑,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生成。换血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新鲜洗涤红细胞选择要与患儿的血型相同;换血前,常规检测:血常规、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胆红素;换血疗法是静脉输注血浆、血小板,易导致患儿溶血、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换血前新生儿状态评估十分重要,评估内容有患儿血型及身体状况、母亲血型及是否存在产前并发症、胎盘位置等,还需备好血浆、血小板、肝素等物品,防止意外发生。换血后,蓝光照射继续,抗生素使用预防感染;保证患儿充足营养摄入,促进生长发育。

3

支持治疗退黄方法:积极预防,改善缺氧、饥饿、感染、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高渗药物输注等症状。另外,需保证患儿足够吃奶量,促进胆红素代谢排出。黄疸发生部位,局限于脸部、眼睛,为轻度黄疸,注意观察,无需担心;出现于前胸、后背,为中度黄疸,及时就医,胆红素数值测量,治疗方法具体决定;出现于四肢,黄疸发展较快或病情延误,应立即诊治,依据胆红素数值,针对性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