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力衰竭科普知识
2023-09-20 22:06:34
作者:杨栋
作者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纳差、乏力、水肿等心衰表现,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五年存活率低,和恶性肿瘤类似。心力衰竭发病情况目前我国≥35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1.3%(女性1.2%,男性1.4%),估计有心衰患者890万,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据预测,我国心衰病的发病率也将有所增加。
心力衰竭的好发人群1.有基础病的患者: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2.代谢紊乱的人群: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3.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熬夜、久坐、过度劳累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其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熬夜。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1.感染:反复出现感染时,常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当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出现快速型房颤,治疗不及时,出现心力衰竭可能性很大。3.血容量增加:如果静脉输液时速度过快,液体过多,钠盐摄取过多等,都会加重心脏负担。4.过度劳累: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活动,经常熬夜加班,休息时间不足,导致过度劳累。5.用药不当:患有心肌梗死、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但并没有严格遵医嘱用药,自己盲目停药或减药。
心力衰竭有什么临床症状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主要表现,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可以依次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静息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2.运动耐量下降:表现为劳累或者是日常活动时,出现气促、乏力、活动受限,疲乏和无力的患者常伴有肢体沉重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会出现不能胜任爬楼梯、走平路,逐渐没有做日常家务或者是生活自理等的能力。3.体循环淤血:右心衰相关的症状表现为淤血性肝大伴随的不适,比如腹胀、腹部钝痛、右上腹沉重感,以及胃肠道淤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胃部胀满感、餐后不适、便秘等表现。4.其他症状:主要是低心排血量相关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肢体冰冷、焦虑、头痛、失眠、噩梦等,心衰早期还可以出现夜尿增多,少尿则是心衰加重的一种征兆。
心力衰竭要做什么检查1.心电图:为最常见的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评估患者心室率的变化是否规则、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等。2.心脏彩超、胸片:以评估心脏大小、心脏瓣膜结构、左心功能、肺淤血的严重程度等。3.抽血化验:检查B型脑钠肽(BNP)分泌情况以确定心力衰竭发生的严重程度。
心力衰竭如何防治心衰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治,心力衰竭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具体如下:1.病因治疗:冠心病可以通过冠脉介入治疗或者心脏搭桥手术,改善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可以行瓣膜置换手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行矫正手术;治疗心肌炎和心肌病,治疗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等。2.一般治疗:监测体重,调整生活方式,预防感染,别感冒、别发烧,限钠限水,改善营养和饮食,休息并适量的运动,吸氧,心理和精神治疗。3.药物治疗:规律就诊于心衰专科,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症状及改善预后的药物。4.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大幅提高了晚期和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能力。5.心衰患者要做好个人管理:包括坚持服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如出现短期内体重增加,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不可延误病情,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