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母乳喂养的几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3-10-23 23:28:20
作者:张文敏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母乳喂养也需要学习,许多新手妈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疑惑,也容易走入误区,最常见的喂养误区有以下几个。

误区一初乳没营养要挤掉?

错!泌乳有3个阶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初乳也就是泌乳一期,受妈妈体内激素的影响,初乳产生的量比较少,在孕中期就开始有了,持续到产后的2天~4天。妈妈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不能以初乳的颜色来评判其营养价值,初乳有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都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可以给宝宝提供多重免疫保护,不应挤掉。

误区二6个月后的母乳像水一样稀,没有营养了。

锚!母乳是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绝大多数妈妈是可以分泌足够营养元素的乳汁,不同阶段母乳成分不同,性状也不一样,但母乳提供的各种营养成分也随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一般来说,6个月后宝宝的营养需求更高了,营养元素需求更多了,母乳无法完全满足,这时侯就得添加辅食了,但还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误区三: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喂水,不然容易上火。

错!这个观点很多妈妈都有,其实我们的母乳就含有88%的水分,完全能够满足6月内宝宝的水分需求。相反的,喂水会占据胃客量,减少母乳的摄入量,妈妈的泌乳量也会相对的随之减少。且饮用水的安全和奶具的消毒卫生都难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宝宝每天的排尿情况进行判断是否需要额外的增加水,一天排尿不少于6次,每次尿片湿透一半以上,尿液呈淡黄色,就说明宝宝是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的。

误区四:哺乳时让宝宝含住妈妈乳头就可以吃好奶?

错!哺乳时侯宝宝含住妈妈的乳头是可以吃到母乳,但吃得比较费劲,吃的量也不多,容易吃着吃着,累了就睡着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妈妈在哺乳过程中会觉得乳房疼痛,喂一顿奶全身腰酸背疼的。在哺乳早期,乳头疼痛的原因之一就是乳头皲裂,其主要原因是哺乳姿势出现问题导致的。例如没有做到让宝宝“深含乳”,即宝宝要含住妈妈的乳头、乳晕和乳晕下的组织。我们常见的几种哺乳的姿势有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卧位式,无论哪种姿势,都是让妈妈的身体放松下来,宝宝的头、脊椎还有臀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宝宝“浅含乳”。哺乳是宝宝主导的,如果妈妈坐在沙发上,可以把腰背、肩题、时下这些受力点垫好,轻托起乳房刺激宝宝上唇(鼻尖或人中)引发宝宝自主寻乳。

误区五:新生儿黄疸不能喂母乳?

锚!正常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4~5天达高峰,第7~10天开始逐渐消退,最迟消退时间不超过2周。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但越早、越频繁地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退黄”越有帮助。在这期问,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因为早吸吮、早开奶和按需哺乳,可以有效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使宝宝多排便,从而使引起黄疸发生的胆红素尽快排出体外,有利于减轻黄疸。且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宝宝光着屁股在太阳光下晒一晒,但要注意遮住脸和生殖器部位。

误区六: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

错!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的原因很多,千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母乳过多的情况下,宝宝可能会因为只吃到富含乳糖的前奶,出现腹泻、胀气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且母乳过多,乳汁流速过快,宝宝吃奶时会吞入较多的气体,也容易产生上述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妈妈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拼奶的方式挤出一部分乳汁,让宝宝能够吃到脂防含量更高的后奶,避免摄入过多的乳糖。同时,可尝试半躺式哺乳姿势,妈妈半躺在床上,肩背部垫个枕头,这种姿势可以让妈妈和宝宝皮肤贴合得更紧密,适合产后身体虚弱的第一次哺乳,乳头疼痛成是有乳头混清的宝宝哺乳。宝宝能够通过重力作用将乳房含得更深,利于减缓乳汁的流速,减少宝宝吞入过多气体。还能够解放妈妈双手利于亲自互动,增进母子感情。

在专业指导下,尝试单侧哺乳,即白天3~4小时内只用一侧乳房哺乳,然后在下一个3~4小时里换另一侧乳房哺乳,夜问不论哪侧按需哺乳。一般将上述操作持续24-48小时,奶量会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奶量达到供需平街,就可以进行常规的按需哺乳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