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电图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
2023-10-20 09:15:47
作者:韦连芬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心电图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活动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特点是经济性高、方便、快捷而且是无创性检查,同时心电图又能够非常有效的发现一些疾病。它通过测量和记录一系列从体表记录到的心脏周期性电变化形成的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房室大小、心肌缺血、慢性病的心功能监测、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等多方面的情况。心电图检查可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健康体检,心脏病人的常期监测,以及其它心脏病的初筛等多方面,以下是适用于心电图检查的一些常见病症。

1.     心律失常

心电图是目前确诊心律失常的最简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心律失常往往是一过性发生,但因为心脏节律的不规整,当心律失常发生时人们比较容易感受到心跳的“偷停”、敲击感、胸闷、心慌等各种不适的感受,频繁发作时会对日常的工作生活状态产生影响。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的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则称为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缓、窦性停搏,其它起搏点的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在普通人群中的比例也不少,但多数合并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或原发病。激动传导异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如干扰和脱节多不需特殊处理,病理性的传导阻滞则视阻滞程度的轻重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快速地诊断心律失常,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房室的大小

心电图的上P波代表心房肌的除极波,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波,当心房心室的负荷过重(如瓣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容易引起心肌纤维增长变粗,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造成单侧或双侧的心房、心室的增大,心电图上表现出特有的图形改变。但是心电图诊断房室增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于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标准、种族、性别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推断有一定难度,可结合心脏彩超来判断。

3.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和缺氧。多见于中老年人,通常发生在有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当供应心肌的血管发生狭窄或急性闭塞,就会产生心肌的慢性缺血或急性缺血。慢性缺血可表现为心功能的下降,容易气喘,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急性缺血时可表现为心绞痛,胸闷不适,严重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解读心电图非常重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为挽救缺血的心肌争取到宝贵时间,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改善病患的心功能提供了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各种原因都可以引起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在做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之前,需要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

4.慢性病心功能监测

慢性病病人常常需要规律、长期使用药物来维持机体的相对平衡。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终身用药,冠心病病人的降脂抗栓常规治疗等等病症,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度和代谢率不尽相同,机体则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定期进行心功能的评估,方便临床医生更准确的掌握慢性病人的治疗效果,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案。心电图检查简便、快捷、可重复性好的特点,是众多心血管病、老年慢性病等常用的心功能监测方法。

另外,心电图检查还能发现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例如,预激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特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等,此类疾病多数由心电图检查首先发现,而后才进行确诊。

总而言之,心电图检查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房室大小、心肌缺血、慢性病的心功能监测、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等多方面。通过心电图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检查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