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静脉血栓(DVT)?
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
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一旦脱落,就会沿血液循环回流到心脏,再从心脏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部分或完全栓塞,称之为“肺栓塞”。患者可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严重的肺栓塞死亡率可达70%,约有1/3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成血栓后综合征(PTS),多表现为水肿、疼痛、静脉曲张,严重者会导致下肢难愈性静脉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是肺血栓栓塞症(PTE)?
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呼吸循坏功能障碍,常表现头晕、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哪些症状呢?
常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周径增粗、皮肤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及压痛感、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突然出现晕厥、胸痛、咯血、咳嗽、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频死感等。
危险因素有哪些?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等疾病或情况,均可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1.血液高凝:常见于创伤、烧伤、肿瘤、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凝血酶原缺陷、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促凝因子或药物导致的凝血和纤溶之间的不平衡。
2.血流滞缓:常见于长期卧床、制动、石膏固定、长途旅行、肥胖、妊娠等,特别是合并有脱水和既往的静脉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3.静脉壁受损:如手术、创伤、骨折、炎症、中央静脉置管等,以及年龄相关性的下肢静脉变化,如静脉曲张。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呢?
年龄40岁以上;肥胖;有静脉血栓病史;手术;脊髓损伤;急性感染;久坐久站;下肢水肿;静脉曲张;中心静脉置管;长期卧床;妊娠等。
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呢?
VTE的预防包括基础预防、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三部分。
基础预防
1.禁烟酒 烟、酒均能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2.控饮食 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物。
3.少吃油 减少油炸食品等高脂肪摄入量。
4.多喝茶 防止血液浓缩,进而防止血栓形成。
5.吃早餐 不吃早餐,血小板易黏稠凝集,易形成血栓。
6.勤锻炼 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对偏瘫和自主活动不便的病人,被动按摩病人患肢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
7.常泡澡 水温能加速血液流动,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8.衣物松 衣服、鞋袜过紧,会使血栓凝聚。
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就是使用各种物理方法避免血液淤滞、促进肢体的血流回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下几种:
1. 弹力绷带
2.梯度压力袜(医用弹力袜)
3.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在应用物理方法预防时应注意下肢的血运有无障碍,如果有动脉硬化、下肢缺血表现(比如下肢皮温较低、颜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无搏动)的患者不适用此方法。此外,肢体如有急性炎症、损伤的也不适合使用此法。
药物预防
药物的应用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是:具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病例、以及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按照相应的指南治疗,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防治VTE是很安全的。
结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个“无声的杀手”我们应当做好预防,及时寻医就诊,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