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血液透析如何延伸“生命通路”
2023-03-30 10:01:22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数量的增多,“生命通路”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血管条件越来越差,具有利用价值的外周血管数量大幅度减少。因此如何利用血液透析延伸“生命通路”呢?

急性血管通路与慢性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结合通路使用时间以及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来看,可以将通路分为急性血管通路与慢性血管通路两种类型。急性血管通路也就是临床上所讲的临时血管通路,建立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能够为及时抢救创造有利条件。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也可以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等位置置管,应用优势在于建立迅速、使用便利等,但是容易引发相关性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血液透析需要慢性血管通路维持,也就是永久性的血管通路,其中包含着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等。

自体动静脉瘘与人工血管内瘘

自体动静脉瘘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实效性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适合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时间使用,至于选择什么时间建立内瘘,需要检测肌酐的清除率,若肌酐的清除率小,没有超过每分钟25毫升,一年内的血液透析即可建立,该时间段有利于内瘘的成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但是根据我国临床情况来看,许多患者一般不会选择过早地建立内瘘,经常会在血液透析时才会选用临时导管,因此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频繁发生。

人工血管内瘘适用于自体内管耗竭、糖尿病血管发生病变以及过度肥胖的患者,与自体动静脉瘘进行比较,人工血管内瘘的应用优势有成熟速度快,表面积大,穿刺简便,血流量大等。

血液透析“瘘管”的操作

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制作血液透析瘘管就是在患者的前臂通过手术的方式放置一根管子进行血液透析。事实上,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人体血液需要快速流进透析器里,经过洗净流回到患者体内,这一过程一周需要重复多次。一般情况下,上肢浅静脉穿刺比较容易,但是因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血流量不符合透析条件。动脉或深静脉的血流量较大,能够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但是由于穿刺部位较浅,穿刺具有一定的难度,无法重复操作。因此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连接动脉和上肢浅静脉,这样的方法在临床上被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也就是瘘管。利用该方式进行血液透析,浅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在透析过程中直接穿刺浅静脉,从而加大血流量,直到符合透析要求。并且这种穿刺方式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进行规律性的血液透析治疗。目前,该方法在临床上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轻微,通常是在患者的腕部或肘部2~4厘米的位置作切口,只要动静脉能够吻合,无须在体内放置管子。

血液透析如何建立“生命通路”

此“生命通路”即为透析通路,一般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利用该方式,透析通路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路的建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首先,临时透析导管通路,大多应用在急诊血液透析或需要长期置管的患者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导管部位和功能情况,过渡管是一种临时管,不适合在患者体内留置过长时间,容易出现感染症状。带涤纶套的半永久透析导管通路,由于患者的血管条件不理想,无法做瘘,因此可以选择在患者的右侧颈部位置放置长期透析导管,完全置入后即可使用。

透析通路为什么会出现狭窄现象

因为建立内瘘时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原本静脉内比较平缓的静脉血慢慢被流量高且流速快的动脉血所替代,动脉血流会给静脉血管内膜带来一定的损害,加大内膜增生的发生率。但是如果某些部位承受的冲击力过大,就会致使内膜出现过度增生的问题,血管狭窄现象更加明显,容易引发血栓和瘤样扩张等并发症。

血液透析是一种针对癌症晚期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只有明确血液透析的相关问题,合理选择透析方式,根据自身条件搭建“生命通路”,才能真正延长生命,优化生命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