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医学检验项目的操作也更加精准和精细,如生化、免疫、血液等检验,都是医生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依据。当这些检测出现异常情况之后,往往昭示着人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当生化检验后的指标出现异常后则表示人们的身体机能出现不正常因素,但也有可能会由于人们的个体因素和检查仪器的因素出现不正常的检查结果,失去了临床评判标准。那么生化检验后指标异常怎么办?有着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化检验的检测功能
生化检验是一项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检测技术,能检测到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以及身体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化检验通常是一项比较准确而重要的检查,当其出现指标异常之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重视,但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各个功能检测的代表意义来进行针对性的举措。
凝血功能。凝血检测主要用来监测血液系统相关的情况,当此功能出现异常时,除了需要及时进行复检之外,还应当及时考虑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
肝肾功能。主要针对肝脏、肾脏等功能的检测,检测方向主要包括总蛋白、球蛋白、尿酸氮、肌酐等方面。当检测结果出现关于这一功能的异常之后,则需要及时进行注意,先及时进行复查,再向医生进行确定。
血脂检查。这一检查主要是针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测定。当这一项检测结果出现异常之后,则需要先排除是否有其他因素干扰到了检测结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二次检查。
结果异常后的注意事项
当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之后,患者首先需要报告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二次复检,在复检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向医生报告自己受检前后的饮食概况、运动概况等综合情况,使医生来进行具体结果的二次甄别,从而切实避免检测结果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二次异常的情况,给身体诊治带来不便。
当患者的血液、尿液、肝肾功能、胆红素、甘油三酯等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之后,患者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查,并注意自己复查前的饮食、运动和休息等事项。而当其他因素被及时排出之后结果仍旧为异常情况,患者就需要及时平稳心态,并接受医生的诊治,切忌耽搁病症的治疗,贻误病情。
确保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为能够有效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出现非身体因素的异常情况,人们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休息上多加注意,避免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熬夜的情况出现。
首先在做血尿酸、血糖、血脂等检测项目时,因为空腹的原因,其检测值不能反映真实的饮食情况,因此在做血常规时可能会出现检测结果偏高或是低于正常值的现象。故此,建议患者在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并注意食物搭配,避免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发生较大变化。
其次,大量的蛋白质摄入将会导致肝功能检测和心肌酶检测等检验项目结果出现检测值偏低的情况,也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建议人们在需要进行生化检验之前控制对蛋白质的摄入,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非正常异常,给临床治疗带来影响。
然后,为能够有效避免检查异常的情况,患者应当在检查之前避免熬夜。熬夜不仅会导致身体疲惫,对于肝脏功能也有着严重的影响。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冬不藏精”等,在检测之前熬夜会导致身体各功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紊乱,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人体生物钟,在每天23点到次日1点都属于排毒时间,在此时间内如果存在熬夜情况,肝脏排毒效果将会降低,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对次日肝脏功能的检查也有着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