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疾病,大部分在门诊都可予以解决,少部分比较严重、反复高热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现将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做以下分析
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小儿呼吸道易感染:婴幼儿的鼻部和鼻咽腔相对较短,鼻道狭窄,无鼻毛,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耳咽管相对比较宽直且短,呈水平位,眼部相对狭小且较垂直,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和狭窄,呈漏斗形,声带及黏膜柔嫩且富于血管,故发炎时易发生充血水肿而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小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比成人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易干燥,黏膜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地排出微生物。小儿肺泡数量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
免疫因素: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喂养不当:由于生活的富裕,导致许多孩子把零食当主食,整日不停吃,可到了吃饭的时候胃内饱胀,真正的主食吃不下,造成营养相对失衡,从而使抵抗能力下降。此外,膨化类食品中的小颗粒容易黏附在食道黏膜上,在咽喉壁、气管等处刺激呼吸道导致反复咳嗽。所以一定要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
居住环境所致:许多家庭都饲养宠物,把宠物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养,但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及毛发脱落会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甚至导致小儿哮喘。还有许多家庭使用新的家具、新的衣服时未进行清洗消毒,这些也可以引起各种过敏性疾病,导致发生咳嗽、哮喘。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如同一柄双刃剑。虽然现在抗生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仍旧时有发生。儿童的身体机能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干扰其自身的机体调节能力和生理功能,更有可能加重儿童肝脏代谢的负担,损害儿童的肝功能。所以当儿童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时,要慎重选择抗生素。如果儿童只是一般的感冒,则可以不使用抗生素,等待 3 至 7 天,让儿童的身体自愈。如果治疗之后,儿童仍旧有发热、流鼻涕、白细胞增高等问题,就应当考虑是否是细菌感染,确定下呼吸道受到感染后,则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退热药物的选择。在退热药物的选择上,需要特别地注意。儿童的身体机能是十分娇嫩的,不像成年人已经发育完全。很多药物都会让患儿的身体产生不良反应,故而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时,用药需慎重。不少患儿的家长会在患儿出现发热时反复地给患儿送服退热药物,但其实家长不用过于紧张,发热是患儿机体进行自然防御的表现,只要患儿的身体温度不超过38.5度,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还更加安全。如果患儿的身体温度超过了38.5度且持续时间过长,那么就可以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患儿服用的退热药物。千万要注意,不能拿成人的退热药给儿童服用,也不可以长时间地给患儿服用退热药物,如果患儿在服用退热药物后仍然出现体热的情况,则应当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