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占50%左右,部分儿童也会存在痔疮发病的可能性,民间更是有俗语“十人九痔”,随着年龄的增长,痔疮病情也会逐渐加重。痔疮会反复发作,一旦发病,便是坐卧不安十分痛苦。那么人究竟为什么会长痔疮呢?痔疮治疗又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形成痔疮的原因
不良习惯。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弯腰、蹲着、久坐、站着等姿势,又或是习惯性勒紧腰带,这些习惯都会使肚子的受压增加,最后导致肛门附近的静脉受压增加,导致痔疮生成。
便秘。便秘导致大量的排泄物堆积在肠道内,对静脉产生压迫刺激,使得肠道局部充血,血液的回流发生障碍。针对便秘人群,应该多食用纤维含量较多的蔬菜瓜果与粗粮,日常饮食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怀孕。孕期妇女也是痔疮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在怀孕期间,女性腹部的静脉血管被一天天长大的胎儿压迫,随着肚皮的鼓胀,肛门周围的静脉血管压力日增,肛门直肠附近的静脉血液淤积,形成痔疮。
疾病。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会导致负压升高,影响肛门血液的回流,使得肛门部位的静脉曲张情况加重;肝硬化等疾病会引起静脉内压亢进,静脉丛压力也会逐渐上升。这种情况下,在原有的疾病得到治疗以后,痔疮的症状会有所改善。
炎症。血管内膜炎症和静脉周围炎症都会导致静脉丛的血管壁脆化变薄,形成痔疮。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减退,肛门直肠的末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形成痔疮。
如何治疗痔疮
痔疮分为4个判断程度,一度是指排便时有血,在排便后出血情况便停止,痔疮没有脱出;二度是指排便时偶尔会有便血情况,排便时痔疮会脱出,但能够自行回纳;三度是指便血情况较少,但在排便或负重、久站时都会造成痔疮脱出体外,需要用手进行辅助回纳;四度是指便血情况较少,痔疮脱出后无法进行回纳,长期脱在肛门外。若是症状较轻的一、二度痔疮,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与排便习惯便能有效改善痔疮症状,若痔疮症状较为严重,已经到达三、四度情况,便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若是患者出现以下的情况也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大量的反复出血,保守治疗方式不见效果,引发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心累等;疼痛较为剧烈的血栓性外痔;外痔症状较为严重,皮赘情况增大,经常出现发炎症状,出现疼痛红肿瘙痒的明显症状。
痔疮患者的日常护理
在日常护理中,痔疮患者应该重视温水坐浴的重要性。提前准备好适量的马齿苋和艾草药,在清洗干净以后加水熬煮20分钟,并在肛门部位进行草药热熏,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待药水热度转温之后,使用药水对患处泡洗20分钟,连续熏洗7天。艾草和马齿苋的活血消肿与清热解毒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痔疮出血、红肿、疼痛的症状。
如何区分痔疮与直肠癌
血色。痔疮与直肠癌的出血颜色不一样,痔疮的出血颜色较为鲜红,直肠癌导致的出血颜色较暗,有时也会因为伴有感染出现脓血便。
血形。痔疮的便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便表面沾血、大便之后滴血、大便后喷血、大便后手纸带血等情况;而直肠癌的出血情况不一样,常常会出现便血混杂的情况。
便形。一般情况下痔疮患者的粪便成形;但是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在排便过程中,由于受到了癌组织的阻挡,排出的粪便常常呈现细条状。
伴随症状。痔疮发炎、嵌顿的病人在大便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肛周疼痛;但是直肠癌的病人在排便时无明显不适,仅感肛门坠胀或有没排干净的感觉,大便的频率明显有增多,一日内可以达到七到八次。
遗传因素。直肠癌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家族中有直肠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直肠癌,这类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一旦出现相关疾病症状便要提高警惕性,必要时还需进行肠镜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