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出现该种疾病常见的病因有阑尾管腔阻塞、病原微生物入侵及淋巴滤泡增生、阑尾粪石、阑尾肿瘤、结肠癌等。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的典型症状是腹痛,而出现疼痛的位置和出现疼痛的时间主要是由患者急性阑尾炎病变的程度和阑尾的位置决定的。除此之外,患者的胃肠道会出现厌食、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中度中毒、心率增快等的现象。因此,患者在患病后应及时就医治疗。同时,采用一定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加速患者康复的时间。那么关于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我们具体地了解一下:
术后的一般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患病的原因进行耐心的讲解,对其进行分析,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心理,安抚患者情绪,对其进行关爱,以达到心理上的慰藉,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感,让其能够主动地进行心理护理。
做好麻醉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采用不同的体位,病人在全麻昏迷状态下,应采用仰卧姿势,头部偏斜,以便于排泄,防止误吸造成窒息。如果是腰椎麻醉的患者,应该躺8个小时,避免出现脑脊液外泄造成的头疼。硬膜外麻醉患者需要躺6个小时。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十二小时,或者在做坏疽性、穿孔性阑尾切除手术后,如果放置了引流管,在血压稳定后,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半躺的姿势,这样可以减少切口的肿胀和疼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引流,避免炎症性渗出物进入腹腔。
监测生命体征。每一小时测量血压和脉搏1次,每次测量3次直到稳定。如果心跳加速或血压降低,要考虑到出血的情况,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
饮食护理。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进食流质食物,第二天进食软食,一般情况下,胃肠功能会逐步恢复,3~4天可以进食普食,进食量和次数也会逐渐增多,若有不舒服,就换成半流质。手术后24小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利于血液循环,避免肠粘连,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消化道功能的限制,胃中的气体和肠道的物质不能被排出。轻度的患者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在肠道蠕动的时候就会自动消失。严重的腹胀会影响到下腔静脉的呼吸和血液循环,阻碍腹壁的愈合。因此,要查清楚患者出现腹胀现象的原因,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疼痛护理。在麻醉效果结束后,疼痛程度最大,之后逐渐减弱。如果疼痛比较严重,会影响到睡眠和休息,可以考虑使用普通的止痛药物,但如果在3天后仍然有剧烈的疼痛,则要找出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及时治疗。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预防伤口感染。伤口感染主要是由于外科手术中的污染,尤其是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病人在手术后3~5天内体温持续上升,并有创面疼痛、创面发红、触痛等症状,说明有感染。护理方法包括:经常更换伤口辅助材料、保持伤口干净、干燥。对于有化脓、坏疽、穿孔的阑尾炎患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的状况,避免伤口感染。
预防腹腔内出血。由于阑尾动脉栓塞导致的腹腔内出血,主要表现为脸色发白、腹痛、腹胀、脉速、冷汗、血压降低等。此时患者应立即躺下,镇静,吸氧,静脉点滴,并进行血液检测,必要的时候准备使用手术止血。
预防腹腔内残留脓肿。临床表现是术后体温过高,腹痛、腹胀、内急后重,可采用半卧位引流,以减少感染,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建议行引流手术。
预防粪瘘。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损伤所致。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行相应手术治疗。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的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