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2023-03-03 15:36:17
作者:周雯灏
作者单位:绵竹市人民医院

体温<36℃即为低体温,若患者体温过低,其生理功能将受到较大干扰。在医疗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的背景下,临床复杂手术率随之增加,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随之提升,在婴幼儿和老年病患中较常见。若患者中心体温下降1℃,易出现寒战,机体会消耗更多氧气,心率较快,且低体温还会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凝血障碍及切口感染等。为严防术中低体温,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

低体温的影响要素

环境因素。手术室温度通常维持在22℃左右,若患者在手术中需暴露半身或全身,该温度即为冷环境;手术室温度不足21℃,皮肤和环境的温差较大,辐射、对流散热以较快速度增加,病人体温随之下降。

麻醉药物的作用。麻醉药、镇静药和肌松药都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和骨骼肌的产热效应受到一定抑制,机体产热较少,体温下降。麻醉药物还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强效抑制,血管持续扩张,散热较多,机体对寒冷环境适应力随之下降,致使体温过低。全麻药不仅会使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限,还会对机体体液转移反应受到较大干扰;骨骼肌在肌松药的作用下,处于麻醉状态,肌张力的产热反应易丧失。

手术因素。复杂手术的时间较长,体表长时间暴露在外,水分慢慢蒸发,散热增加。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需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覆盖巾被浸透,体表热量大量流失。

冷稀释作用。患者术中出血较多,需输入大量环境温度下的液体和血液,机体耗热量增加,体温下降。

患者自身因素。若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对冷刺激较为敏感,术中冷刺激便会使体温下降。若患者紧张、恐惧、郁闷、烦躁等情绪较明显,组织血液会重新分配,机体微循环、回心血量受到较大影响,也会引起低体温。

消毒液的刺激。受到消毒液的刺激,也会引起低体温。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

低温过低,会导致机体心肌收缩力变差,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力增强,心脏消耗过多氧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低温过低,受体生化代谢酶活性大大降低,肝脏代谢药物的速度下降,麻药持续时间延长;低温过低,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出血量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受到较大抑制,感染率随之提升。

护理措施

调整室温、做好保暖工作。手术室温度调至 22~26℃左右,湿度控制在 40% ~60%左右。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适应力较差,为确保手术顺利,可调高室温。接送病患过程中,需做好保暖工作,尽量减少体表暴露面积。麻醉、手术前,做好肢体保暖工作,以免体表流失较多热量。术中,在患者肩颈部加盖电热毯或棉护垫,将手术巾遮盖在不手术部位,避免与冷空气的接触,被服、手术床需保持干燥。还可用热水袋进行加温保暖,多层包裹热水袋后,放到患者四肢、输液的部位,不可直接接触肢体,以免烫伤。

术中输液、输血的管理。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使之达到 37~39℃,严防低体温。输血温度需控制在37℃以下,否则,血液成分会受到严重破坏,出现溶血反应。

预防体腔热量的流失。行胸腹腔手术的患者,需用被温盐水浸透的纱布遮盖暴露在外的脏器,在使术野充分暴露的同时,减少体腔流失的热量。进行冲洗操作前,对冲洗液进行加温,使之达到37~40℃。

做好病人的体温监测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应严密监测病人皮肤温度,若出现低体温,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遮盖保暖覆盖物,维持体表温度。

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需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术中护理计划。以亲切真诚的态度展开面对面交流,赢取患者信任,尽可能打消其内心顾虑,帮其做好心理建设。

总之,手术室护士需及时熟练掌握低体温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通过多种合理化手段有效预防低体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