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肿瘤介入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3-03-29 12:22:52
作者:赵书元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癌症发病率也悄然上升,探索各类肿瘤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需要肩负的新任务之一。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肿瘤疗法,能有效使肿瘤缩小,便于后期手术,即使是晚期肿瘤患者,也能最大限度延长其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在接受肿瘤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肿瘤介入治疗概述

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外科疗法与在内科疗法之间的治疗策略,可分为血管内介入治疗与非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与完善,介入治疗已与外科、内科并称为三大支柱学科。肿瘤介入治疗旨在避免患者遭受开刀的痛苦,仅在患者血管与皮肤上创设几毫米直径的微小通道,或经过人体自身存在的管道等,利用CT、MR、B超等影像设备引导完成局部病灶治疗的过程。与传统的外科疗法相比,肿瘤介入治疗更为简便,安全性更高,患者的痛苦大幅减少,整体治疗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肿瘤介入治疗相关注意事项

完成肿瘤介入治疗后,如何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也是家属较为关注的问题。家属可由饮食、活动、心理等各方面入手,为患者营造最佳生活环境,减少其恢复过程中的痛苦。

肿瘤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方案:在接受肿瘤介入治疗前,应避免患者进食过饱,完成介入治疗后,可鼓励患者吃软食、半流食或流食,整体饮食要求清淡,且需要保障营养丰富,患者容易消化,如牛奶、粥、蛋汤、冬瓜汤等。在鼓励患者进食时,应当尽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为患者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肿瘤介入治疗后的活动策略:完成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以上,在此期间,即使患者有饮食需求或大小便需求,也都需要在床上完成。一般情况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部位多为右下肢,需要保障接受治疗的穿刺部位在12小时内绝对静止,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或血栓脱落等问题。完成治疗后,家属也需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现患者下肢体温过低、发紫或伤口渗血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疼痛等各类症状,家属也需要及时告知医生。此外,也可能存在部分患者由于化疗栓塞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各类问题,这些都需要积极与医生沟通,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化疗栓塞出现的症状可在1周后有所好转。此后,也需要定期陪同患者复查肝功、肾功、血常规等,时刻关注各项指标变化,如存在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采取对应措施。

肿瘤介入治疗后的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易存在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由于活动受限,能缓解情绪的措施也较为有限。家属需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在其出现负面情绪时积极转移其注意力,为其安排看电视、听音乐等活动。同时也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为其树立治疗信心。

肿瘤介入治疗能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家属需要关注其饮食与活动等各方面情况,为其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为延期患者生命做好保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