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我国临床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但慢阻肺患病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慢阻肺患者通常在病情加重后才到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甚至有部分患者因缺乏科学管理而引发慢阻肺高频率急性发作,致使患者死亡。那么,慢阻肺作为狙击老年人的沉默杀手,如何尽早辨别自己是否得了慢阻肺,又采取怎样的方式预防慢阻肺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这一疾病是能够通过预防和治疗来缓解持续溪流受限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早期极为隐匿,基本无任何临床症状,患者一旦确诊,其病情也基本发展至慢阻肺中晚期,且肺功能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截至目前,我国患有慢阻肺疾病的中老年人已有近1亿人。慢阻肺的发病特点在于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且患者发病周期长,在反复发作过程中伴随着急性加重,且伴随着诸多并发症,会对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幅提升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疾病的早期筛查,强化基层居民对慢阻肺疾病的防控能力。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慢阻肺? 对于我国中老年男性慢阻肺患者来说,约有90%以上患者患上慢阻肺都是因抽烟引起。而对于中国女性慢阻肺患者来说,大多女性患者都是因吸入柴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或烹饪油烟而引发的,换句话来说,大多女性慢阻肺患者是二手烟的受害者。其他可能引发慢阻肺疾病的因素还有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职业环境粉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等。
那么,大家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得了慢阻肺呢?判断方式很简单,如果您个人情况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任何三条,就有可能已经患上慢阻肺,需要到医院中进一步检查诊断:(1)经常性咳嗽。(2)伴随咳嗽排出黏痰。(3)年龄高于40岁。(4)有抽烟习惯或有抽烟史。(5)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存在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何预防慢阻肺? 慢阻肺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有些人认为在出现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即可,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慢阻肺疾病重在防控而不在治疗。无论是慢阻肺患者还是大众,都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1)戒烟。主动吸烟和被动吸入二手烟是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因素,慢阻肺预防从戒烟开始。(2)早春季节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缓解咳嗽症状。(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勤通风。将厨房油烟、烟雾以及空气粉尘等刺激性气体及时排出。(4)日常饮食结构保持清淡、营养。(5)根据自身体能状况,适当参加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配合缩唇呼吸,并定期进行有意识性的腹式呼吸训练。
慢阻肺能治愈吗 虽说慢阻肺疾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配合医师有效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进程,改善患者运动耐力与运动能力,提升日常生活质量。最为重要的是,有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这一疾病致死率。
临床医学中慢阻肺治疗常用的药物可以划分为缓解症状与控制炎症两类:(1)缓解症状,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氨茶碱、氨溴索等等。(2)炎症控制药物主要以布地奈德、罗氟司特、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