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并不总是伴随着明显的症状,因此这些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并不加以重视。如果患者突然发生了严重的心慌、胸痛、胸闷,甚至心脏疼痛的情况,则需要对自己健康状况加以注意,并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那么您知晓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吗?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也被称为房颤,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因为心房有序电活动逐渐丧失后出现的快速无序颤动波。此类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在一定程度增加致残与致死率,并且也是导致血管栓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的主要诱因。此外,临床认为一旦患者出现心房颤动,那么患有心脏病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属于较为严重的室性异位心律,患者可因心脏泵血功能中止而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呼吸暂停及死亡。有关研究也指出心室扑动是导致心室颤动的前奏,因此来说一旦患者出现该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体外除颤,或者展开紧急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
房室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可以引起患者的心脏出现不规则的跳动。如果心脏跳动频率较少,对患者的心脏和健康不会造成危害。可如果患者的心脏跳动频率较高,那就可能造成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对心脏功能和健康产生危害。
窦性心动过缓 健康者的心跳频率为60~100次/分钟,一旦心跳频率<60次/分钟时就代表就患者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的现,并且其心脏功能也存在异常表现,需要进一步到院检查以明确病情,然后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此外心跳频率<60次/分钟也会出现在长期坚持运动的健康人群及运动员中,此类人群尽管心动过缓,但是不影响心脏功能及身体的健康。
心脏传导阻滞 临床中通常将心脏传导阻滞分成了三度,即一度、二度及三度传导阻滞。并且其原因与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情绪紧张、过于劳累等因素有关系。患有心肌传导阻滞的患者,基本上都有潜伏性的心脏病。而且如果患者同时发生了三度的心脏传导阻滞,则极易造成心律失常患者发生猝死的现象。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的类型较多,且部分类型具有较高危险性,部分类型的危险性较低。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因素,以及明显的症状表现。同时心律失常患者也均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以降低危险性,并促使疾病预后水平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