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临床对先天性白内障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也获得较快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先天性白内障现状及展望展开探讨。
先天性白内障概述
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晶状体透明度改变,表现为晶状体浑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患者的视力下降甚至是丧失。该病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继发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遗传疾病和染色体异常有关,可能是显性遗传,也有可能是隐性遗传,妊娠期间胎儿营养不足或代谢异常,又或者是宫内感染都可能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先天性白内障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是该病却是我国6岁以下儿童失明原因中排名第二位,由此可见该病对于儿童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进展
手术时间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固视反射发育不良可诱发眼球震颤,导致弱视加重,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因此通常在出生3~6个月进行手术,若为单侧发病可在出生后几周进行手术。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加速视网膜黄斑功能发育。若在6岁后手术可能无法改善弱视症状,但是对于视力较好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可以等到5、6岁再进行手术。
手术原则 双眼完全白内障会导致光线无法进入眼内,视网膜得不到光线刺激将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因此此类患儿在出生后1~2周即可进行手术,最晚不能超过半岁。双眼视力<0.1且无法看 到眼底的患儿则需要尽早手术,如可观察到眼底则可以延迟一段时间。
单眼完全白内障可以在出生后7h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遮盖双眼,多数患儿视力可恢复至0.2以上,如果延迟到1岁再进行手术,及时手术成功,视力状况也无法恢复到0.2以上。因此此类患儿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在术后还需要进行光学矫正,防治弱视。局限性晶状体浑浊且视力在0.3以上的患儿可等到4、5岁再手术,但是最好不要超过6岁再手术,不然可能引起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弱视。
手术方法 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有很多,包括: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切割术:该术式使用了显微仪器,能够减小手术损伤,并且通过白内障囊外摘除能够为人工晶体植入提供良好环境。手术技术的改进使得术后散光发生率降低,改善了患儿的视力状况,且缝线无须拆除,伤口愈合时间短,该术式已经比较成熟,术后1个月尽早进行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力状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该术式主要是利用超声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术后恢复速度快且散光较轻,在先天性白内障儿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已经在基层推广使用;YAG激光治疗: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膜性白内障,具有操作简单且安全高效的优势,是膜性白内障常用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先天性白内障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该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也越来越多,例如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将会使得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儿童专用的人工晶状研究不断增多,手术的创伤越来越低,取得的疗效也越来越高,更多的患儿能够恢复正常视力,预防失明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