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缺不缺钙?需不需要补钙?补多少?什么时间补?是经常困扰家长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一下,钙元素对人体有什么生理功能,钙是构成我们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一个重要成分,钙和孩子的免疫功能也有关系,并具有促进凝血、强化骨骼、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调节机体内各种酶的活性等功能。儿童正处于一个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尤其是婴幼儿,以及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钙是在他们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营养物质,那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补钙?
1.因个体差异而定。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首先我们要求最好是妈妈补,每天妈妈要补1000~1200mg的钙元素,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孩子暂时可以不需要补钙。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那我们要看宝宝每天的奶量有多少,比如说宝宝每天的奶量已经能够达到700mL以上了,只要他没有缺钙的症状,也可以暂时不补钙。另外,从孩子日常喂养的营养素摄入情况来判断,孩子平时奶量、肉、蛋、坚果、豆制品等含钙食品的摄入情况是不是能够满足生理对钙的需要量。还有一些生长过快儿(如早产儿、双胞胎、足月小样儿因出生后需要有追赶过程,才能追上正常发育儿童)、家族性遗传性高身材、素食母乳喂养的宝宝、牛奶过敏、鸡蛋过敏的宝宝、部分特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儿童(如长期慢性腹泻,孩子本身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的钙元素的量相对会比较多)等也是需要适当添加维生素D与钙剂的。
2.季节与气候的影响。北方冬季严寒,日光照射少,衣服穿得厚,宝宝户外活动少,皮肤缺乏足够的日光照射,致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无法促进体内钙的吸收。需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与适量的钙剂。
3.出现了一些佝偻病的相关症状或体征。早期会有神经系统的一些症状,家长会反映孩子有睡觉不好、夜惊、多汗、经常哭闹或者烦躁、容易激惹、单侧肢体抖动等症状。体征方面有枕秃,就是孩子后脑勺有一圈是没有头发的,囟门晚闭、牙齿迟迟不能萌出、肋缘外翻等,如果孩子早期的症状被家长忽略的话,后期再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骨骼方面的变化,比如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还有手脚镯征(腕关节、脚踝局部会有增厚,像戴了一个镯子)。如果在早期,看到孩子出现这些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给孩子补钙和维生素D剂。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佝偻病的相关症状或是体征,就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2岁以内,随着维生素D与钙剂的补充,骨骼畸形一般都会得到恢复的,3岁以后,骨骼变硬,会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