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长寿,老龄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健康问题,而在老龄人群中脑卒中是危害生活质量甚至致人死亡的最大杀手,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卒中,其致残率、致死率尤其高,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本文将为大家科普脑出血,增加大家对脑出血的认识。
脑出血是怎么发生的
脑出血与先天因素及血管壁发育有一定关系。后天因素中,高血压则是最常见的因素,在所有脑出血患者中,占到50%以上。血压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冲击,长此以往会在血管壁上形成一些“小瘤”,遇到突发因素,这些“小瘤”就会破裂,造成脑溢血。此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也会加大脑出血的概率。
脑出血在发作前都有哪些异常
1.经常出现反复性的流鼻血。2.突然发作较为剧烈的头痛,或病程较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3.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4.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5.眼睛出现重影,颈部变得僵直。走路不稳定,身体一侧通常会感到麻木、乏力、不能灵活运动,手持物掉落,嘴歪、流口水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如果症状较轻,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千万大意不得,一旦错过治疗就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如何预防脑出血
控制血压和体重。定期测量血压,做好日常监测。体型偏胖人群及时改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护血管。
注重一日三餐。早餐喝杯豆浆:豆浆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有益血管健康。午餐吃点蒸鱼:鱼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脑细胞、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保持血管弹性。晚餐喝碗杂粮粥: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注意天气变化。老年人对天气适应能力弱,过冷过热都会造成血管过于紧张收缩,诱发脑出血。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防治便秘。大便燥结而用力排便,会使腹压、血压、颅内压升高,导致小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多吃红薯、玉米、芹菜、韭菜、菌菇等食物,可以预防便秘。
及时排尿。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会使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促使脑供血不足、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甚至致命性脑出血事件。尤其是夜晚起夜,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憋尿,应及时如厕。
脑出血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疾病,并且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疾病,因此,一定要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才会更加健康,毕竟早发现早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