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在医院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的感染以及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的原因较多,其涉及的系统较为广泛,极易引发各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导致患者满意程度降低,危害其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做好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的分类
临床上极易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一旦因这些细菌引起感染,应立即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治疗效果最佳的抗生素进行处理。虽然医院感染的种类繁多,但可根据其感染来源分为内源性以及外源性感染。其中内源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发生感染前自身免疫能力低下,且机体内存在部分病原体,在患者就诊或治疗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引起其机体自发感染。而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或就诊过程中由其他人员或外部环境带来的细菌引发感染,包括病人、家属、医护人员以及陪护人员之间直接引起的感染,也包括水、空气等物品引起的间接感染。
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
1.交叉感染。一般来说,在患者刚住院时往往会伴有其他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一旦患者在入院后发病,极有可能会导致与其在同一病房居住的患者发生感染,若将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集中在同一病区,且消毒不彻底、隔离不严谨,将会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病情;若同种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但其病原体不同,也有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
2.滥用抗生素。人体表面、肠道内存在许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够维持人类身体健康,而抗生素不仅能够消灭病原体,还会影响人体原有的细菌,若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将会导致患者体内菌群的紊乱,使病毒受到刺激,迅速生长繁殖,引发院内感染。
3.医院管理不当。首先,若医院不对探视的家属进行管理,使其随意进出病房,极有可能导致他们将携带细菌的食物、物品带入病房,引起感染。其次,若医疗器械在应用后没有及时的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没有及时消毒、食物及餐具等受到污染没有及时处理等原因也有可能会引起院内感染。最后,在医师进行麻醉插管、胃镜等侵袭性操作时,极有可能会使人体天然屏障受损,降低患者的防御能力,提高了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做好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或家属在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排泄物等物品时应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好口罩、手套,穿好隔离衣,若在手术或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喷溅情况时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好防护面具,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做好手卫生。在应用医疗器械或用品时,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在放置锐器或针头时应格外小心,以免发生锐器伤。
2.严格遵守接触隔离患者的要求。应将传染病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或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及病源安排至同一病房,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若护理人员、家属等人员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做好防护措施,穿好隔离衣,佩戴口罩及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应及时更换隔离衣,做好消毒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措施时,应戴好橡胶手套,患者应用过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医院感染。若患者痊愈出院或死亡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
3.做好手部消毒处理。手卫生主要指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洗手、卫生手消毒以及外科手消毒,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重要举措,因此应正确认识手卫生,并做好手部消毒工作,按照正确步骤洗手。首先,洗手是指应用洗手液等清洁物品以及流动水清洗手部,去除皮肤表面存在的污垢、碎屑等物质的过程,当手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应及时清洗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