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科普
热点排行
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影响
2023-03-29 12:35:22
作者:王晓俐
作者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随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相关医疗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在进行相关医疗检查前,多数人群通常知道避免用药服药,以防干扰检查结果,但关于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具体药物种类影响的检验项目类型,通常难以具体了解,如下将针对临床常见药物对于检验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常见常用抗菌类药物中,磺胺类药物以及青霉素的应用能够使人体尿酸水平升高,在用药后进行血液、尿液生化检查容易误诊为痛风,另外磺胺类药物对人体肠道内菌群的繁殖产生抑制效果,在尿胆素的还原过程中产生阻碍,由此导致相关检验结果中尿蛋白、尿浊度等指标出现异常,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中尼美舒利会影响人体白细胞计数水平,用药后出现计数水平降低的情况。

利尿药物:在常用利尿药物中,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以及利尿酸等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排钾保钠的方式降低机体钾水平,在这种药理机制作用下,用药者的血钾水平、氯水平以及整体血容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量用药则可能进一步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高氮质血症的发生。

解热镇痛药物: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的应用因其镇痛作用机制影响,随用药时间的增加,机体循环系统中血液、尿液淀粉酶、尿糖、尿酸以及儿茶酚胺等物质水平逐渐升高,氨基比林以及阿司匹林能够氧化人体胆红素,从而导致尿液中胆红素指标升高,盐酸哌啶的应用则会影响人体肝功能相关指标,同时使尿糖水平升高。

抗糖尿病类药物:胰岛素作为临床最为常见、常用的控制血糖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使用,部分情况下用药剂量的使用失误也可能导致人体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同时其他抗糖尿病类药物的应用也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性或血细胞损害性,部分能够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升高。

抗癌药物:目前临床所用各类抗癌药物中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造血功能抑制效果以及血细胞毒性,一般来说最为直观的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数量,同时肝功能指标常在化疗后出现异常。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影响主要来源于其药理机制以及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侧面影响,如雌激素的应用能够直观导致人体血脂水平发生改变,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通常有所下降,同时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此外肝脏转氨酶水平同步增加,肾上腺素的应用主要影响人体钙元素与磷元素的吸收、排除代谢,检验可见机体钙水平与磷水平的异常降低,血糖指数升高,从而误判为糖尿病,盐皮质激素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则会降低血钾水平,形成低钾血症。

血液检验:在临床血液相关检验项目中,以血细胞水平变化作为区分项进行分类,抗肿瘤药物以及β-内酰胺类药物能够导致人体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同时β-内酰胺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能够导致白细胞水平的下降,少数情况下β-内酰胺类药物可能导致白细胞水平异常上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药物应用所致异常升高通常来源于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抗分枝杆菌药物的应用,血小板水平的升高则源于β-内酰胺类药物以及氨基苷类药物的应用影响,血小板异常减少可见于磺胺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氯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此外阿司匹林的应用会导致各种出血症状的出现时间延长或出血类疾病病情的加重,其与β-内酰胺类药物能够延长凝血因子II 的时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