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流动时可以把物质传输到身体各处。其中包含的抗体、酶、无机盐等都能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通过采血,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的很多疾病。临床上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在血液检测时,样本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检测结果准确性差有大部分原因是样本质量不合格。保证样本的采集的严谨性才能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因此,血液检测的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患者本人、检测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对血液样本采集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操作,减少外部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保证血液检测结果能如实地反映患者的身体情况。以下是关于血液采集的一些注意事项。
情绪
人在处于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时,体内的各项指标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血液检测前一天最好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运动。当天采血时最好静下来休息五分钟再获取样本。
时间
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也不同,比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在早上六七点钟时浓度比较高,而到深夜就会下降到最低。白细胞与之相反,早上浓度低,晚上才升高。因此,临床上一般把血液采集安排在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内采集到的血样比较具有代表性。
饮食
在进行血液采集之前,受检者还要注意控制饮食,保持日常的饮食习惯。如果刻意改变饮食规律,比如说在检测前一天如果吃了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对血糖结果就会造成影响。大部分食物都会影响血液检测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的前一天晚上需要保持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保持在8~12小时,不用特意延长时间。
药物
药物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有些药物中含有经肝、肾过滤的成分,能对相关指标造成影响;服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会增强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医生建议在血液检测前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如果必须服用的话需要提前了解此类药物对检测结果是否会造成影响。如果在采血前患者进行了输液治疗,应该在输液结束后的三小时再进行采血,采血位置最好在输液的另一侧肢体或者同侧肢体比较远的位置。
体位
当体位发生变化时,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平衡会被打破,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影响血液在体内的循环。以坐位和卧位两种方式采集到的血液,其中白蛋白、总蛋白、酶的浓度都不一样。因此,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患者的体位因素应该被考虑进去。一般门诊时座位的方式进行采集血液,住院部采用卧位的方式采血。
方式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采血时,给患者绑的止血带应该控制在一分钟以内,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血液成分产生变化,最终影响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