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肝癌属于人们“谈之色变”的一种疾病,大多数人片面且错误地认为患有此疾病后便标示着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实际上,出现这种消极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肝癌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只要人们对于肝癌疾病的起因、病症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这四个方面有清楚的认识,便可在医学事业飞速发展的今日,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对抗“病魔”,消除对肝癌疾病产生的恐慌心理。首先,在肝癌疾病的起因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3种:
遗传。多年的研究下指出: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家族,只要有血脉相近的长辈曾患过肝癌疾病,均有可能增加患者本人的患病率。主要是由于DNA不具备修复损伤的能力,加之对致癌物质存在较高的易感性,因此,家族晚辈容易因为遗传物质而患病。
肝病发展。同正常、健康的人群相较,患有肝硬化、肝炎疾病的患者,其发展为肝癌的概率要高出数十倍。特别是肝硬化,临床中将其视作肝脏的癌前病变。
酗酒。西方国家经调查后提出:约60%的酗酒者患有脂肪肝,虽然脂肪肝同肝癌疾病之间无关联,但是,引发脂肪肝的酒精同样也会增加肝脏癌变的概率。因此,在我国酗酒的致癌概率仅次于乙肝。
其次,多数人对肝癌疾病感到恐慌的原因在于不知晓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经过医学界多年来的不断总结,发觉肝癌患者在早期时普遍有腹胀腹泻、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除早期症状外,逐渐出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身体发热至38℃以上以及检查结果显示有腹水、黄疸及肝大情况。
在对肝癌疾病的起因及症状两方面有所认知后,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该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对于患者而言,能够对治疗流程消除恐惧感;对于健康者而言,能够尽早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主要可分为3种治疗方式:
用药。目前用于肝癌疾病治疗的药物主要包含免疫药物、靶向药物两种,可以对癌细胞的扩散起到抑制作用,目前拥有良好的抗肿瘤功效。
手术。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身体状态,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方法。目前,肿瘤数目>3枚、IIb期以上的患者多数采取肝切除术;单肿瘤直径<3cm,数量低于3个,无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侵犯的患者多采用肝移植术;不符合切除术指征的患者多采用局部消融术。
放疗、化疗。两种方式主要针对未转移肿瘤且无法接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此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患者也可耐受,但是需要时常监测患者的肝肾毒性。
在预防肝癌疾病方面,同样也可采用几种方式:
最早在婴儿时期便需接种肝炎疫苗,若成年人未接种过疫苗,也需及时接种。并且,严格控制好易传播病毒的各种途径,例如:针灸、输血、注射等。
在日常生活中,绝不可因害怕浪费而服食已发生霉变的食物。此外,在采购饮品、食品时,应仔细观察包装袋所标注的添加剂信息,若发觉其中含有增色、增白等有毒化学物质,绝不可食用并举报至相关监管部门,自根源起清除肝癌诱发的因素。
饮酒对肝癌疾病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预防肝癌疾病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戒酒,杜绝酒精的摄入。
时刻保持愉悦、乐观的情绪,在遇到烦心事时做好自我疏解,避免由于暴躁的脾气、抑郁的心理而损害肝脏。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