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主要表现为胆汁反流至胃内引起胃粘膜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指的是胃内的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反流入食管,导致胃粘膜出现炎症反应;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来自胆管和胰管的消化液反流至胃内引起的一种胃粘膜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酸剂、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三类药物。
抑酸剂: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减弱,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胃内 pH 值升高。抑酸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 H2 受体拮抗剂(H2RA)。PPI 是目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首选药物,其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治疗作用。常用的 PPI 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PPI 不仅能直接抑制胃酸分泌,还能通过抑制胃粘膜屏障,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来保护胃粘膜,同时也能减轻胆汁反流对胃粘膜的损伤。由于 PPI 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长期服用 PPI 会引起胃酸分泌减少,可适当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以弥补这一缺陷。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服用 PPI 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肌病等不良反应。
H2 受体拮抗剂(H2RA)是另一种常用的抑酸剂。H2RA 可以通过与 H2 受体结合而干扰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的产生和增强胃蛋白酶活性,进而发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临床常用的 H2RA 主要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在应用 H2 受体拮抗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时,要注意个体化用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促动力药:促动力药主要包括吗叮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吗叮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还能改善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莫沙必利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胆汁排出、促进胃内食物和胆汁酸的排出;伊托必利主要作用于内脏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使胃肠运动加快、胃肠激素释放增加、胃泌素释放增加等,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
粘膜保护剂:主要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等。铝碳酸镁能有效保护胃粘膜,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硫糖铝可以保护胃粘膜细胞,增强粘膜屏障功能;三磷酸腺苷(ATP)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炎症反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及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而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手术治疗
1.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以下几种情况:胃底折叠术;胃底切除术;贲门部分切除术;胃底折叠加贲门部分切除术。
胃底折叠术:该术式主要应用于不伴有明显幽门梗阻的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对于伴有幽门口狭窄、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糜烂及糜烂出血等患者则不适用。
2. 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准确判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具体病理变化;可以通过内镜下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进行治疗;可以通过内镜下操作,使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的胃粘膜功能。内镜治疗分为内镜下注射药物和内镜下电切胃粘膜等三种方法。
内镜下注射是指在胃镜直视下将胃粘膜表面的胆汁、胰液等物质注射入胃内,从而减少胆汁和胰液对胃粘膜的损害。该方法适用于伴有幽门口狭窄、幽门梗阻的患者。
内镜下电切胃粘膜是指在胃镜直视下通过对胃壁内进行电刺激,从而使胃壁发生充血水肿和出血,从而达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目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饮食建议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少食多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酸奶等。
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餐后可适当散步以缓解餐后不适症状。
少食多餐,可以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导致反流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