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应该对PICC导管比较熟悉。据有关统计,大概有一半的肿瘤患者需要带管生活。那么,患者出院回到家中之后,该如何护理PICC导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PICC导管是什么?
PICC导管,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用于长期静脉通路的导管。它是通过穿刺皮肤和血管将导管置入体内,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输液、输血、静脉注射等治疗操作。
PICC导管的优势
1.使用方便:PICC导管的使用非常方便,只需通过一个插管即可满足多种用途,如输液、静脉注射和血液采集等。相比其他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不需要经常更换。
2.适用范围广:PICC导管适用于静脉治疗超过7天者;需要反复输血、采血的患者;存在锁骨下或者颈内静脉插管禁忌的患者;早产儿;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3.并发症少:相比其他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的并发症较少。经过准确测量和放置的PICC导管不易滑脱或移位,减少了导管堵塞、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PICC导管日常如何护理?
1.保持导管清洁:居家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应定期冲洗导管,并保持管道口干燥和清洁,不能撕下透明敷贴,如敷贴松动,或者被汗液浸湿,应及时更换。
2.避免导管受损:家居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导致PICC导管受损的风险因素。患者和家属应确保周围环境整洁,避免过于拥挤的活动,避免导管被拉扯或碰撞到硬物。同时,应避免使导管附近有粘着物的敷料或胶带,这可能导致导管被粘住或损坏。
3.定期检查导管状态:定期检查PICC导管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和家属应定期观察置管处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更换敷料和胶带,确保导管周围干燥和无菌。
4.遵循护理操作规范:居家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和家属应遵循医护人员提供的护理操作规范。这包括正确的穿刺技术、药物注射方法、导管冲洗和维护等。如果不确定如何进行操作,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切
勿自行操作。
5.更换敷料:PICC导管使用时,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和家属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和清洁。每日都要观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检查敷料是否完整;每间隔7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辅料,每间隔2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若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渗液或者敷料松动等情况时,立即更换敷料。
6.带管期间保持穿刺处局部干燥:在带管期间,不可盆浴、泡澡,可以淋浴。需要注意的是,在淋浴时应在导管敷贴的位置以及上下5cm内,裹上保鲜膜,避免敷料打湿。淋浴后,及时检查敷料,一旦进水,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更换。
7.不可过度活动:对于置有PICC导管的手臂,应尽可能不要过度活动,禁止拖地、举重物、做大幅动作等,以免出现异位现象。
8.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导管的位置、通畅度和固定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带管期间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导管位置移位或脱落:如果病人感觉到导管的位置发生移位,或者导管脱落,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
2.导管出口处感染:如果导管出口处出现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可能是导管感染,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3.导管堵塞:如果导管出现堵塞,输液不通畅,可能导致输液速度过慢或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4.导管断裂或破损:如果导管发生断裂或破损,可能导致药物外渗或无法顺利输液,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修复或更换导管。
5.皮肤发红、肿胀或疼痛:如果导管穿刺部位的皮肤发红、肿胀或疼痛,可能是导管周围感染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居家使用PICC导管是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患者和家属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保持导管清洁、避免受损、定期检查导管状态、遵循护理操作规范和注意预防感染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