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在体检中心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2023-09-19 21:10:47
作者: 刘艳红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各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个时候,要坚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指标,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患各种重大疾病的风险体检项目众多,很多人都很困惑,自己该如何选择一个体检项目,这样在不花太多钱的情况下,检查才能“可靠”?今天,我们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体检项目,以供大家参考。
筛选体检项目遵从以下原则
  1. 基本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如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大便常规、放射、B超以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等常规体检,都必须进行。这些检查并不昂贵,并且可以提供最基本的身体信息。
  2. 使用年龄、地区和性别作为参考。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但年轻人存在的这种隐患相对较少;从地理位置来看,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侧重于检查甲状腺问题;就性别而言,除了子宫肌瘤和卵巢癌症等女性特有疾病外,包括乳腺疾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对男性来说都是危险的。
  3. 癌症高危人群应该选择一个好的体检套餐。例如,近一半的癌症患者被发现处于晚期,导致总体存活率较低。三种常用的肺癌筛查方法是胸部X光、CT和肿瘤标志物的血液取样。同时,与X射线片相比,CT对肿瘤的筛查更有用。一项研究表明,CT筛查肿瘤的5年死亡率相对降低了20%,而X射线筛查只能降低6.7%的死亡率。因此,对癌症高危人群(吸烟者和强迫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接触有害化学品的人、有肺结核史的人和有高能量压力的人)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此外,胃部不适的人筛查胃溃疡、胃癌可采用碳-14尿素呼吸实验,吹一口气就可以,检出率高达90%,或者选择做胃镜来筛查。
各个年龄段都应该进行什么检查
对于20岁以上的人来说,他们大多进入生育年龄段,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更加重视传染病的筛查和预防。20岁以上的女性应开始关注乳腺和妇科健康筛查,建议在体检时增加乳腺超声和宫颈TCT(已婚);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已婚)。
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相当于三十多岁时吃得多、动得少、抽烟、熬夜、生活压力大的人。应密切关注肺部、甲状腺、血压和血糖问题。已婚妇女每年都要接受乳房和宫颈检查。那些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容易出现颈椎和腰椎等问题。他们在进行基础体检项目时应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同时,也有必要根据个人症状选择性地增加颈/腰椎CT扫描。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一方面癌症风险增加,应启动癌症早期筛查;另一方面,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应该受到重视。在开展基础体检项目时,应重点关注心电图、血脂、血压、血糖、尿酸等。选择性增加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泌尿超声、肿瘤标志物筛查、胃镜检查等。女性应重点关注妇科方面,可选择HPV+TCT筛查宫颈癌症,妇科超声筛查卵巢囊肿、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
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从50岁开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很高,中风的风险也会增加。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健康评估,以评估肿瘤和骨骼问题的风险。在基础体检项目中,建议重点检查心电图、血脂、血压、血糖、尿酸、大便常规+潜血等。除了40岁及以上应检查的项目外,建议增加心脑血管检查(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动脉硬化检测、头部磁共振成像等);乳腺超声;骨密度。
对于60岁以上的人,除了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常规检查外,还应注意60岁后耳眼底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慢性病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结合眼底血管状况来帮助评估慢性疾病。
如正确选择体检次数一般来说,健康检查的最佳间隔时间因人而异。白领、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肿瘤高发人群、长期有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于20~39岁的人群,建议在保持良好身体健康的同时,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于40~60岁的人群,建议在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前提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于5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他们每3到4个月进行一次体检。建议这些体检中至少有一次是全面体检,而其他以重点体检进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