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重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从“活下来”到“活得好”
2023-11-01 09:42:13
作者:何娟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一提到ICU,大家都会想到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身上插满了一堆堆各种管子,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甚至毫无知觉,大小便失禁......他们每天必须依赖大量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来监测维持生命,也要靠无数药品来“续命”,甚至处理大小便、擦身都需要医务人员完成等。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通过专业重症医护团队的高效监护及精细化救治,运用科学的治疗护理手段,与时间赛跑,将越来越多危重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危重患者生存率显著升高。患者成功获得救治,保住了生命,重症患者的残存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证实ICU患者仅卧床休息一周就会导致20%的肌肉力量严重丧失,保护性制动与长期卧床会诱发或加重患者生理及心理并发症,降低其生活质量。而早期重症康复可有效减少危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得好”,因而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早期重症康复治疗内容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呼吸治疗方法等等,康复干预的内容主要有:

一、意识状态康复干预

1.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增加脑血流量药物、促进中枢神经细胞代谢药物及脑保护活化剂的联合应用,掌握了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行之有效的综合药物治疗方法。

2.感觉刺激治疗:痛觉、声、光、味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电刺激。

3.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电刺激,颈部脊髓硬膜外电刺激,脑深部刺激。

4.针灸:醒脑开窍为基本治疗原则,采用腹针、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

二、心肺功能障碍干预:

1.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教育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改善焦虑症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改善效果,预防并发症。

2.早期体位管理与特殊治疗体位:早期进行体位管理对循环、呼吸、骨肌系统有重要意义,患者在排除禁忌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枕骨下引流、腰大池引流),如生命体征稳定+因尽早介入。早期卧床的患者可常规将床头抬高30°~45°,从康复的理念出发卧床始终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3.气道廓清技术:(1)运动改善气道分泌物清除(2)体位引流与自主引流(3)胸部叩击与机械振动排痰(4)主动循环呼吸技术(5)呼气正压(6)主动咳嗽与辅助主动咳嗽(7)徒手过度通气与机械过度通气。

4.放松技术。

5.呼吸训练(1)膈试呼吸与缩唇呼吸(2)吸气肌训练(3)呼吸神经生理促进手法(4)体外膈肌起搏。

6.脱机流程:脱机流程脱机成功是患者能否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吸气肌肌力、有效排痰、尽早离床是影响脱机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胸科协会的脱机与康复指南,尽早离床活动、吸气肌锻炼、气道廊清技术可促进患者尽早脱机。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康复干预:

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治疗措施包括抗凝、药物治疗、弹力袜运动疗法等单一或联合应用。高危人群在排除出血风险后可以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重症患者,建议早期积极开展床边主被动活动训练,间歇气压治疗促进静脉回流,降低DVT发生率。

四、肢体康复训练干预:

1.良肢位摆放,包括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平卧位,首选患侧卧位,有助于患者康复。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要求上肢是伸直,下肢微屈,呈走路步态。仰卧位要求膝关节、髋关节垫一个薄薄的枕头或薄薄的垫子,肩关节也可垫一个薄薄的垫子,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要求踝关节呈90度。

2.被动活动,按摩患者关节附近的肌肉,由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完成,从近端到远端来做。

3.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子生物反馈、中频、MOTOmed等;4.针灸治疗,要求双侧进行针灸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五、其他康复干预:

强化患者的尿管、胃管、深静脉等管道管理,并尽早去除各种侵入性留置物;加强吞咽训练、促进吞咽功能。保持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严格执行翻身、交替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以预防压疮发生;给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尿布、尿管及尿袋、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以预防尿路感染。

从ICU到普通病房再到家庭锻炼,康复治疗贯穿始终。从抢救生命到提高生活质量,从生存下来到生存的有尊严,早期康复干预,为重症患者打开了一扇门,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得好”,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