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龄化,长期卧床与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快、难治愈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也是护理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什么是压疮?
俗话说久卧席褥皮肤生疮,也称“褥疮”或“压疮”,专业名字叫“压力性损伤”,是骨隆突部位的软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迫而出现的皮肤和基底组织的局限性损害。
压疮好发于哪些部位?
压疮是慢性伤口,好发于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因体位不同压疮好发部位也不一样,常见的骨隆突出部位如枕部、骶尾部、足跟、脚踝处等。
造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压力: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压疮发生与压力持续时间、压力强度有关。②剪切力:牵拉表皮层、皮下组织和深层血管,阻碍大片区域血供。③潮湿:长时间的潮湿,导致皮肤韧性下降,造成细菌滋生。④自身因素:营养不良、体温升高、年龄大、疾病、机体运动感觉障碍、吸烟等。⑤其他因素: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相关性压疮、药物作用等。
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呢?
压疮治疗的时间长、难度大、花费高,特大压疮常常久治不愈,易发生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压疮是“防”大于且优于“治”,其中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误区
误区一:用力按摩受压部位——可使局部皮肤承受的剪切力增加,提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误区二:使用气圈或环形垫——可增加新的受压点,器械的边缘产生新的高压区域会损害组织,出现器械性
压力性损伤。
误区三:使用烤灯——可使局部皮肤升温、干燥、组织细胞代谢需氧量增加,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加重损伤。
误区四:过度清洗皮肤——使用碱性肥皂彻底擦洗皮肤,会破坏皮肤天然屏障保护层,使皮肤角质层变薄且极易过敏。
误区五:翻身时拖、拉、拽——会造成表皮的擦伤,导致压力性损伤发生。
误区六:在伤口涂各种药粉、抗生素——实际上增加了耐药的几率。
误区七:翻身时角度过大——90°翻身,实际上是加大了髋部的压力。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制定个性化的翻身计划
鼓励有活动能力者经常更换体位,翻身;对于没有活动能力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协助其翻身1次。在协助翻身、更换体位、搬运时,应将身体稍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推等增加摩擦力的动作,以免损伤皮肤。处于平卧位时,床头不超过30°,减少在骶尾部和足跟部产生的剪切力,以5°-30°为宜。侧卧位时,避免90°,最好使人体与床面呈30°,在后背垫体位垫,胸前抱一软枕,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可加大支撑面,起到支撑的作用。
使用辅助用具,为其“减压”
在经常受压力、摩擦力与剪切力影响的骨隆突出处使用泡沫敷料、海绵垫、胶枕、软枕等预防压疮。使用预防性敷料及辅助用具时,继续进行翻身并及时评估皮肤有无压疮形成,若预防性敷料破损、移位、松动或过湿,则予以更换。经济能力允许者,可使用气垫床、水褥、以及多功能护理垫等减压支撑工具。
清洁保护皮肤,避免潮湿刺激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擦洗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清洁后可以局部涂抹润肤油,增加皮肤膜的厚度,加强皮肤抗病能力。对于尿失禁患者需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床单、衣物选用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好的纯棉织品,并及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
加强营养!多食富含营养宜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