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智齿都需要拔除吗
2023-11-17 17:19:01
作者:张海涛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四五十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又称第三磨牙,通常在18~25岁之间长出。

哪些情况需要拔除智齿牙?

是否需要拔除智齿牙需根据个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一些需要拔除的情况:

1.下颌阻生智牙反复引起冠周炎者。2.下颌阻生智牙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3.引起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4.因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或远中骨吸收。5.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6.因正畸需要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7.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下颌阻生智牙。8.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亦应拔除。

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下颌阻生智牙可以引起局部感染、邻牙损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成为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的潜在病源,且本身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而行使功能,故有人提出对无症状的下颌阻生智牙应考虑早期预防性拔除。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目的是:

1.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下颌阻生智牙的存在,特别是在近中和前倾阻生时,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丧失。由于牙弓中最后一个牙之远中面最不易保持清洁,故易导致炎症,使上皮附着退缩,形成牙周炎。

2.预防鹉病阻生牙的本身及第二磨牙的远中面皆易产生踊病。

3.预防冠周炎当部分萌出时,阻生牙的面常为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场所而引起冠周炎。如不拔除阻生牙,冠周炎可反复发作,且有逐渐加重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

4.预防邻牙牙根吸收有时阻生牙的压力会引起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有助于保存邻牙。

5.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如阻生牙存在,则滤泡囊亦存在。虽然在大多情况下不发生变化,但也有发生囊性变而成为牙源性囊肿及牙源性肿瘤的可能性。

6.预防发生疼痛完全骨阻生有时也会引起某些不明原因的疼痛。

7.预防牙列拥挤,智牙与牙列拥挤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智牙与牙拥挤的发生、发展无关;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智牙对前面的牙有挤压作用,引起和加重前牙拥挤。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应拔除下颌阻生智牙,应与正畸科专家共同研究决定。

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吗?

是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呢?那当然不是,当阻生智齿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保留:

1.正位萌出达邻牙平面,经切除远中覆盖的龈片后,可暴露远中冠面,并与对牙可建立正常咬合关系者。

2.当第二磨牙已缺失或因病损无法保留时,如下颌阻生智牙近中倾斜角度不超过45°,可保留做修复的基牙,避免游离端缺失。

3.虽邻牙踊坏可以治疗,但因牙间骨质吸收过多,拔除阻生智牙后邻牙可能松动者,可同时姑且保留阻生智牙和第二磨牙。

4.完全埋伏于骨内,与邻牙牙周无相通,无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症状者,可暂时保留。

5.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未形成,下颌其他磨牙因病损无法保留时,可将其拔出后移植于其他磨牙处。

6.第二磨牙拔除后,如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未完全形成,可以自行前移替代第二磨牙,与上颌磨牙建立咬合,如配合正畸治疗,可建立良好的关系。

7.8~10岁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坏无法保留,如第三磨牙非颊舌位(最好是前倾位),拔除第一磨牙后的间隙可能因第二、三磨牙的自然调整而消失,配合正畸治疗,可获得更好的关系。

需要拔除:

1.智齿牙受限于颌骨空间,无法正常生长,导致部分或全部埋伏在牙龈或骨头里,这种情况称为阻生智齿。阻生智齿容易引发疼痛、肿胀、感染等问题,需要及时拔除。

2.智齿牙的生长方向异常,可能对邻近的牙齿造成压迫或磨损,甚至影响牙齿排列和咬合,这时拔除智齿牙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

3.智齿牙周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导致口腔卫生难以保持,易发生龋齿、牙周炎等疾病。拔除智齿牙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

然而,并非所有的智齿牙都需要拔除。如果智齿牙生长正常,无症状,且不影响口腔卫生,可以保留。在拔除智齿牙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牙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拔除。总之,智齿牙的拔除需根据个体情况来判断,以达到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