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深入大脑,讲讲蛛网膜下腔出血
2023-11-14 17:16:51
作者:李京臣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不健康,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临床将因血管畸形、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出血且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综合症状称为蛛网膜下腔,病人通常表现为恶心、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下面我们深入人体大脑,介绍一下蛛网膜下腔出血。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

最为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他病因还有血液病、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引起的动脉炎等,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脑CT扫描机全脑血管造影无法确定病因。另外,饮酒、吸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吸烟会引起血压急性升高,增加肺损害与脑血管脆性,而大量的饮酒也会改变脑血流和凝血机制,饮酒与吸烟行为均会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风险。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机制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先天性发育缺陷、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动脉壁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等因素会减弱动脉壁弹性,导致其薄弱处向外突出,逐渐形成囊状动脉瘤,随着动脉瘤体积的变大,其破裂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大部分的先天性动脉瘤病变部位为前循环,多为单发,少部分病人在两侧相通血管多发。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全脑或部分脑表面呈现紫红色,红细胞会在脑沟、脑池发生沉积,以脑底部沉积最为明显;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溶解后会释放出铁血黄素,从而导致脑膜、脑皮质呈现铁锈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粘连。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人出现该种并发症后会伴有频繁呕吐、剧烈疼痛、脑膜刺激征等;主要发生在蛛网膜小脑出血后7天内,是一种亚急性或畸形脑室扩大导致的并发症。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是病人脑室系统充满血液,脑脊液循环通路因此而受阻,进而导致病人颅内压突然性的升高,这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若是在蛛网膜下出血病人中发现腰穿压力不高、双侧侧脑室扩张,则提示可能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需要立即采取脑室引流。

正常颅压脑积水,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病人出现脑室扩大的综合征;精神障碍、尿失禁以及步态异常时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要特征,还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吸吮反射、癫痫、性格改变、强握反射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晚期病人的双下肢还可能发生中枢性瘫痪。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一般处理:要求病人绝对卧床休息4~6周,对伴有躁动不安和头痛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药物与止痛药物,尽可能避免增加病人血压与颅内压的因素,使病人能够得到安静休息。

降低颅内压与控制血压:给予病人20%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监测病人血压,给予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以及尼卡地平等药物以及饮食干预控制病人血压,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减轻脑水肿:脑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凝血块者,其脑脊液循环无法正常进行,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剧烈头痛;可以给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以静脉推注方式给药;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给予速尿来减轻脑水肿。

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治疗: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出现十分严重的头痛,常规镇痛药物无效时,则需要考虑采取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治疗,以此缓解头部剧烈的疼痛;但事实颈腰椎穿刺脑脊液治疗时需要确定以下几点:无脑疝形成、头疼剧烈且止痛药物无效、放液速度缓慢。

对抗脑血管痉挛: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病人,可以给予利血平、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物,必要情况下可与利多卡因配合使用治疗。

结语:通过本次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较为全面地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生机制、症状以及治疗,大部分的蛛网膜下出血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干预,可以完全恢复。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身体有不适及时就诊、接受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