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其症状包括烧心、反流、胸痛、上腹部烧灼感、上腹胀痛、嗳气等,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咽喉炎、咳嗽、哮喘、龋齿等表现。在本文中,就这个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以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胃食管反流病。
1胃食管反流的病因病机
1.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
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长期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使LES结构受损。此外,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可引起LES功能障碍或一过性LES松弛延长。当食管的清除能力和黏膜屏障不足以抵抗反流物的损伤时,则可致病。
1.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常见于导致食管蠕动和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如干燥综合征等。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除改变LES结构,也可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导致GERD。
1.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长期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1.4胃内压力增高
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主要是肥胖、妊娠、便秘等,都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导致反流发生;病理性主要是腹腔内有大量腹水,也会使胃内压增高,进而促使反流。
1.5食管动力异常
食管动力的异常会导致胃反流物清除能力的下降,促进疾病发生。
1.6胃动力不足
胃动力不足导致胃排空延迟,使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中,胃酸分泌增多,也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
1.7与年龄、生活习惯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上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食管下括约肌会慢慢变松弛,就容易引发反流。
2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2.1调整生活方式
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进食、避免过度弯腰等,以及合理膳食,如减少脂肪摄入、避免咖啡因和烟酒等。
2.2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以及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2.3外科治疗
对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胃底折叠术等。
2.4内镜治疗
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和食管裂孔疝成型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松弛、食管裂孔疝等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最新术式,具有简便、高效、价廉、微创的巨大优势。
3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
3.1改变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辛辣或酸性食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可减少饮料中过多气体造成的嗳气和反流症状。多吃谷物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胃内亚硝酸盐和一氧化氮的形成,降低反流情况的发生。
3.2控制体重
肥胖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因此,控制体重也是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
3.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因此要戒烟限酒。
3.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
3.5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预防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