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是我国传统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现在很多骨伤科医师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已经不熟悉,中医正骨面临断代、失传的局面。为更好地传承中医正骨术,避免临床上很多不必要的骨伤开刀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大家介绍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经验。
正骨主要分为骨折和脱位,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脱位就是相互接触的骨头(通常指关节)因受外力作用,使其脱离原位,不能再正常发挥作用。脱位还可能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关节曾经受过伤的,易发生脱位者。
正骨的治疗措施:
整复 正骨就是运用熟练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确地复位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疗术。因此,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检查和诊断。在此基础上,通过眼观、手摸和心会才能达到手随心转,使骨折整复的目的。
固定 正骨固定的目的,在于强化整复后的效果和局部的相对稳定,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固定的范围要适宜。太大,会影响伤肢活动;太小,达不到固定的目的,伤肢长期固定不动,则气血运行受阻,易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延缓骨折愈合等不良后果。如骨折断端对接良好,肢体功能恢复。x线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已基本模糊,即可解除固定。
按摩推拿 本手法适用于骨折复位后,起到调理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作用,可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这对关节附近的骨折尤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药物治疗 指内服药物疗法。根据骨折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的症状表现,用药原则分初、中、后三期投方。初期:缓解患部肿胀疼痛;中期:可选用具有排黄水、降热势,续筋接骨功效的药;后期:宜服强筋健骨,壮身润僵药物等。对开放性骨折,应先清创复位涂药,缝合伤口。除使用杀粘药和清热药防止感染外,还要考虑使用具有生肌功效之药,以促进伤口愈合。
正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的优点
痛苦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避免了手术治疗时的创伤,减少了术后麻醉失效后带来的痛苦;仅使用外固定,避免骨折愈合后再次手术拆除骨折固定材料的痛苦。
见效快——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可立刻减轻消除部分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手术治疗骨折需半年至1年才能完全恢复,并且还需要二次拆除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少麻烦。中医正骨只需1—3个月即可痊愈,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疗效好——凡是四肢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等适合中医正骨的患者,经手法复位和相应处置后,骨折处可以很快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费用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一般不必住院,只需要门诊定期复诊,病情较重者也只需短期留院观察,可节省不少医疗费用。